1 / 47
文档名称: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400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

上传人:dyx110 2018/12/4 文件大小:6.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讲
-2-
-3-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基础梳理

(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 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下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 000 米。
-4-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特征。
-5-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基本地形部位。
-6-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

-7-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计算相对高度。
①图示区域最大高差: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区域最大高差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如图中数值最大的等高线为800米,数值最小的等高线为450,则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为800-450<H差<800-450+2×50,即最大高差350<H差<450。
-8-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②两地间的高差:如图中大坝坝顶海拔为550米,大坝处谷底海拔为450<H低<500,故坝高为50<H坝<100。
(2)计算陡崖高度。
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n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在此重合,等高距为50米,故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1)×50≤ΔH<(3+1)×50,即100≤ΔH<200。
(3)局部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范围。
介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间的闭合等高线内部数值“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即如果闭合等高线与相邻两线中的较小数值相等,则闭合区域低于较小数值,如果闭合等高线与相邻两线中的较大数值相等,则闭合区域高于较大数值。
-9-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4)计算两地的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 ℃×H相)/100 m。图中最大高差为350<H差<450,~ ℃。
(5)计算地形坡度: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0-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
(2018安徽蚌埠摸底)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