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青少年宫转型发展的“北仑样本”.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少年宫转型发展的“北仑样本”.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5/9/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少年宫转型发展的“北仑样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少年宫转型发展的“北仑样本”
“这些年从一个城市漂到另一个城市,陪伴我的只有自己的影子。”27岁的安徽青年刘鹤鸣如今打算把人生的船停泊在宁波北仑。因为,在这里他找了自己的另一半。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有一种存在感”,他记得,2011年刚到北仑时,还没出火车站,一条免费住宿的短信就发到了他的手机上,宛如一位朋友在这里已守候多时。从那刻算起,两年来,刘鹤鸣感觉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北仑人,“这里有我的家,有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已离不开这里。”他说。
刘鹤鸣知道,营造这种存在感的是一个叫北仑区青少年宫的机构,“有意思的是,小时候对青少年宫没什么感觉,也没去过,没想到长大了,反倒成了青少年宫的常客。”
“有这样的感觉,说明我们的改革是可行而且必要的。”刘鹤鸣的评价让北仑区青少年宫主任徐幸召很受用,“目前全国99%的青少年宫都以文化艺术培训为主,忽略了青年服务这方面。我们想做的是,为政府服务青少年成长长才找到一个抓手。”徐幸召说。
青少年宫变局
2010年,北仑区青少年宫改革在争吵与质疑声中拉开帷幕。
“国家给编制,给资金,办青少年宫是干什么的?难道仅仅是搞搞培训,这样的话和社会机构有什么不同?当然,现在培训收入不错,小日子过得还行,但是将来呢?恐怕最终会被社会机构所淹没。
”时任共青团北仑区委书记的袁波故意把话说得很难听,因为他要为这场呼之欲出的改革“火上浇油”。幸召则适时地“开出了条件”,“要我们服务青年可以,但得给个名分。”他的言外之意是改革先要从改变机构设置开始。
这位宁波最年轻的青少年宫主任,给人一种总在思考的感觉,“那时候我们天天都在想,到底该怎么改,我们能做什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另外,打破了原来的小日子,员工反对怎么办,同行怎么看?最重要的是,钱花了,万一事情没做好,怎么收场?当时压力的确很大,青少年宫承接青少年公共事务的做法有些地区尝试过,但成效不太明显。”徐幸召半是感慨半是调侃,“好在北仑区青少年宫一直是团委书记直接负责,出了事还有他顶着。”
尽管有争吵有疑惑,但彼时团委已经对改革形成共识——“青”开头的青少年宫一直延续着技能培训和文化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作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不断涌现以及青少年需求的多样性,促使青少年宫必须构建新的工作格局,必须改变单一技能培训的工作局面,主动承担共青团协助党委、政府管理青少年公共事务的使命,以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
经过反复论证,北仑区青少年宫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其实质内容在于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中被广泛采用的“事业部制”,把青少年宫的内部管理机构从原来传统的培训部、活动部、办公室调整为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和青少年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改革的方向被袁波和徐幸召概括提炼成了这样几句话: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要做的是
“思想道德引领、文化艺术熏陶、综合素质提升”;青少年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要做的是“整合资源,架设桥梁,创设载体,强化服务”,而两者的核心原则就是团区委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的“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开放创新”。
一位外来务工青年的“奇遇”
如果说青少年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是北仑区青少年宫在机构建设上的一次创新,那么,八大品牌建设则是该机构功能发挥的具体内容。
“北仑全区总人口90多万,其中外来人口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