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隐性课程理论及英语文化教学资源开发.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隐性课程理论及英语文化教学资源开发.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2/2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隐性课程理论及英语文化教学资源开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隐性课程理论及英语文化教学资源开发摘要: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学生学****英语缺乏自然****得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贫乏。教学中适时强化跨文化意识,进行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将大量的相关文化信息渗透于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能使学生感受中英文化差异,熟悉英语文化背景,适应英语文化环境,并逐步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关键词:隐性课程;教学资源;英语文化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0-0035-03隐性课程的思想早在20世纪初杜威的著作中就已出现。杜威认为学生学****的不只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即“附带学****这种学****在某种程度上对未来生活具有根本性的价值。这种思想实际上已经触及了隐性课程的问题,那就是概指学****过程中自发或自然产生的态度、情感、价值等。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往往对文本中的单词、短语、句法、语法等显性的内容关注很多,而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藏在文本内容之后的现象,教师却很少去关注。但这些内容对语言****得的最终效果却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力,甚至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学到了真正的语言。教师通过挖掘和渗透文本“背后”的内容,也就是隐性课程内容,增加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厚度,可以使课堂不再仅仅是语法词汇的集散地,还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的学****平台。课堂上对教材文本的文化资源开发要在哪些领域进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这些必须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根据教材提供的平台,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补充,可以最大化地进行英语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一、培养文化意识,建构文化理解文化意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于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英语课堂上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英汉之间的思维差异。英语中的思维意识有其很特殊的一面,会在许多语言现象上体现出来。例如教师在涉及英语语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比较,在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是很少的,而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情形很多。这是因为英语民族注重逻辑、注重客观,而中国人的思维中还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为重。如果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类似于此的英语思维意识渗透,学生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困惑。如果熟悉、适应了这种文化思维差异,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英文中,时间、地点的表迗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表迗的,和汉语的表迗方式迥异。这是因为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总是****惯于从局部到整体,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惯于从整体到局部。理解了这种文化思维差异,英语中介词in和at的使用区别这一难点就不再抽象。比如“在电影院”,英语中表迗为atthecinema,而不****惯表达为inthecinema,正是因为我们****惯将电影院看成是一个整体,而英美国家的人****惯于把这看成是一个点。在整体内部我们用介词in,在某一个局部用介词at。有了一定的文化意识为基础,更有利于我们进行相关的文化理解。“Dutchtreat”这个表达在英语中较为常用,但从字面上理解却很让人不可思议。“Dutch”意指“荷兰的,荷兰人的”,“treat”的字面意义为“对待、处理、处”,“款待、治疗”等,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荷兰式请客”,但这个解释比较牵强,是不能领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