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叙事研究是以教师自己的故事建构为手段,通过叙述故事,描述教师真实的教学生活,呈现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下的学生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意义分析,形成有关教学经验的“个人知识”,获得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一种研究方式。由于教学叙事研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而且故事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历,其理解和解释又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教学“现场”的独特把握和判断。因而,这种研究以其“平民化”的风格,给一线教师以亲切感。但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不少的研究不是故事“味”太浓,冲淡了研究,就是“主题先行”,故事性不强,其研究给人以生搬硬套、人为拔高之感。教学叙事研究并无统一的格式与标准,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旨趣与品格。笔者认为在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叙事与研究、故事性与典型性、描述与解释、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几对关系,才能使教学叙事研究真正成为一种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一、叙事与研究教学叙事研究离不开叙事,讲故事,但也离不开研究,故事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故事的升华。它是教师自己研究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教学生活,在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教学问题,产生看法上的改变,揭示教学的真谛,从而推动自己努力去改善教学的一种研究行为。首先,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有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一般的故事,而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教学事件,生动地描写教师教学的“现场”,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思考,再现完整的从问题发生到解决的研究性教学过程。其次,教学叙事研究不仅讲“研究性”的教学故事,还要有对故事的进一步研究。它不仅体现在故事本身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记录,而且还有教师对故事进一步的反思和感悟。反思和感悟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效果等角度进行。在对故事的思考中,教师用自己的感受,捕捉教学现象勃发的生命活力,发现实践的教学意义,生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二、故事性与典型性故事性是教学叙事研究区别于其它研究方式的最显著特征。在教学生活中,不乏具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事件,但是不是所有的“经历”都值得书写,值得研究呢?显然,教学叙事研究必须有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这种讲故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事无巨细的生活实录,而要有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要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索,要想做到这两点,就需要使故事具有典型性。这里的典型性,首先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必须通过对教学事件的深度描写,写出故事发生现场的准确生动的情景,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这种生动在于要写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遭遇”问题、如何处理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可以是困惑、忧虑、愉悦等,故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但应能紧扣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探究和思考,展示了教学生活的“原生态”,描述了老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具体体验。其次,典型性还要求故事具有深刻的普遍性。例如,对于课堂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怎样进行合作、教师的专业成长等等,必须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深刻的普遍性。有了这种典型性,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唤起读者类似的教学体验,引发广泛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产生进一步探讨研究的丰富意趣。三、描述与解释故事需要描述,没有描述就不能成其为故事。正如在典型性的分析中所指出的,故事要能以生动的描述,再现具体而丰富的教学过程,表达出教师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