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重点:通风系统控制;温度控制教学难点:温度控制通风系统、温度、风量调节控制汽车自动空调的结构和调节控制的原理如图6-1所示。在本章将较系统地介绍有关结构原理及控制过程。图6-1汽车自动空调的结构和调节控制的原理在汽车上,空调作为对空气的调节装置最根本的是由进气、冷却和加热装置组成。对于乘用车,这些装置都安装在空气分配箱(即空调总成)内。空调总成设置在仪表板内部。为了把通过空调总成处理的空气吹向前排乘员的上半身,在仪表板左右及中央部都设有通气口。在重视后车乘席舒适性的高级轿车上,为后席乘员设有后通风口。在前席乘员脚下和后席乘员脚下也分别设有通风口。还有装在风窗玻璃下的前除霜器喷嘴和装在车门上的侧向除霜器喷嘴,用于除去车窗上的雾气与冰霜。通风系统控制就是控制通过各通风口与喷嘴的空气。图6-2空气分配箱(空调总成)的结构原理图在空调总成上,多叶片环形风扇(西洛克风扇)组成吸入空气的进气装置。加热器引入发动机冷却循环水(80℃-95℃),与加热器外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在自动空调的车上均设有能在特殊情况下或为满足不同爱好者要求的手动控制风门或按扭。车型不同,按钮的多少和安装位置也不同。表6-1按钮C与挡板位置及通风位置与风量的关系奥迪乘用车的空调控制面板与进气控制。-3奥迪乘用车空调控制仪表面板为了控制通风各工况中风门挡板的动作,每个空气分配箱上都装有多个伺服电动机,利用电动机去驱动执行的各挡板。图6-4、图6-5所示分别为奥迪和富豪车装有伺服电动机的空气分配箱外观图。-5富豪自动空调风挡控制执行部件及空气分配箱图6-4奥迪车装有伺服电动机的空气分配箱外观图挡板1(循环门)位于“内气”位置时,循环控制伺服电动机内的可动触点位于图中所示位置。这时,如果从空调ECU输出向“外气”转换的信号,则电流流过固定触点B→可动触点→固定触点A→电动机(如图箭头方向),使电动机定向转动,驱动挡板1移向“外气”位置。当向“外气”位置移动终了时,则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A脱离,电动机因电流被切断而停止。电位计(实为滑动变阻器,其滑动触点与可动触点联动)用来检测挡板所在位置,称为挡板位置传感器,它将信号送给空调ECU,使ECU能够知道挡板1是否运动到指定位置。循环控制伺服电动机见图6-6所示。电动机的旋转通过减速齿轮等机构的变换,使输出的控制臂作约90°的摇动。在控制臂上与控制环相接,从而带动图6-2中的挡板1在内气位置到外气位置之间进行连续动作,且能够在任意位置停止。图6-6循环控制伺服电动机与控制电路循环控制伺服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挡板1从“外气”向“内气”移动时,则电流方向为电动机→固定触点C→可动触点→固定触点B,使电动机反转,带动挡板1移向“内气”位置。通风工况在“腿部”和“腿部向上”时,则优先控制吸入外气,为了去除车窗玻璃上的霜雾。可动触点a、b具有相同的关系位置且与挡板联动,当挡板位于在通风工况的面部位置“Face”(如图中剖面线所示)时。空调ECU发出向通风工况的腿部位置移动的输出信号后,即固定触点“Foot”→可动触点a→固定触点A的电路成为接地电位后,则逻辑电路的输入A端为低电位(Lo),而输入B端仍在固定触点B处,状态没变化,仍为高电位(Hi)。这时逻辑电路的输出A端为“Lo”,输出B端为“Hi”,电流按照V1→电动机→V4的电路方向进行流动,挡板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则向通风工况的腿部位置方向运动,可动触点向图所示的左方移动。挡板一直到达了通风工况的腿部位置后,这时可动触点a离开了固定触点“Foot”,即固定触点A的接地电位消失,逻辑电路的输入A、B均变为“Hi”;则逻辑电路的输出A、B端均为“Lo”,V4截止,电动机停止,挡板停止在通风工况的腿部位置。工况选择控制伺服电动机如图6-7所示,它与进气控制伺服电动机具有相类似的构造,用来对图6-2中挡板3~7的位置同时进行控制。各挡板以一定的关系进行联动,随着电动机的旋转分别进行开、闭操作动作。当挡板在通风工况“Def”位置时,可动触点b位于图中的虚线位置。如空调ECU输出向“Face”移动的信号,则固定触点B成为接地电位,使逻辑输入B端为“Lo”,而输入A端仍为“Hi”。则逻辑电路输出B端为“Lo”输出A端为“Hi”,所以电流按照V2→电动机→V3的电路方向流动,挡板在电动机反向驱动下进行反方向变动,到达“Face”时,电流断开而停止。图6-7工况选择控制伺服电动机与控制电路一般来说,冷风在头部及上半身,温风在下半身及脚下吹到时,是比较舒适的。控制工况选择就是控制挡板使吹出风的温度达到最佳位置。通风工况与输出温度的关系参见图6-8所示。图中的最大脸部表示最大冷却挡板处于全开位置。在工况脚部向“Def”位置转变时,冷风停止,鼓风机风扇处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