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哲学论文.pdf

格式:pdf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哲学论文.pdf

上传人:459972402 2013/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哲学论文.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哲学期刊学术论文:实践本体论若干问题再

——答张立达先生
何中华
【原文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2010年2期第118~124

【英文标题】Discussion on Issues of Practical Ontology Again:
Response to Mr. Zhang Lida
【作者简介】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山东济南 250100

张立达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怎样的“本体”——
评何中华与孙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争鸣》[1](以下简称“张文”,
凡引不再详注)一文,对于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之争作了评论,进而主张
用“对象化”取代“实践”作为本体范畴,以超越这一对立。拜读之后,觉得
张文对物质作为本体何以不能成立所作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例如,说“以自然
主义、科学主义的方式论证自然本体论,并不符合本体论的本意,也不符合哲
学区别于科学的本性”,认为“实践本体论优越于物质本体论”等等;但对实
践本体论的批评以及用“对象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范畴的观点则值得
商榷。为了深化相关讨论,现提出几点不同看法,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是实践从属于对象化,还是相反

张文认为“实践本体论优越于物质本体论”,但仍不够彻底,从而有待于被超
越。因为实践仍无资格充当本体范畴,必须“找到比实践更根本的概念,即对
象化,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奠基,因为它更能显示出实践的内在矛盾、
人之存在的根本矛盾,从而能够使现实中每一次具体的矛盾运动用于对哲学的
反思,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现实的关怀落到实处。”[1]

张文拿“对象化”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奠基”,据说“它更能显示出
实践的内在矛盾、人之存在的根本矛盾”,这难以成立。因为“对象化”本身
已经是这种“内在矛盾”或“根本矛盾”的展开了的形式了,它不能构成这种
矛盾之成立的根据和理由,由此决定了它不具备作为本体范畴的资格。即使张
文也不得不承认“对象化”只是“显示出”实践的矛盾,而所谓“显示出”不
过是一种表征(即“现→象”),它固然可以是现象学的,但它本身却不能在
本体论意义上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奠基。可见,“对象化”只是实践的内在矛
盾的彰显形式,而决非是比实践更具有始源性的前提。因此,在本体论原初基
础的选择上,没有足够的理由用对象化来取代实践。在逻辑上,对象化只能是
一个从属于实践的次生概念而决不能相反。

在张文看来,“实践是对象化的现实化、客观化形式,从内涵上说,对象化是
实践的内在结构和内在本质,它作为更大、更基础的范畴为实践确定意义空间
”。这不过是从实践的直观意义上领会实践的结果。因为在这里实践已然被设
定为供进一步诠释的对象了。而作为终极性的原初范畴,实践构成逻辑在先意
义上的“第一原因”,从而不再具有可拆解性和可还原性。只有当实践被当作
一个普通的经验事实看待时,它才是可拆解和可还原的。然而,一旦这样处理
,就立即背叛并破坏了它的原初范畴的地位和性质。

亚里士多德指出,“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
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门科学跟任何其他的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为在其
他的科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