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doc

上传人:762357237 2019/3/22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名词解释1、道德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2、道德信念:指人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确信,并愿以它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倾向。3、幼儿期: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园--幼儿期,入学以前--学前期)4、依恋:指幼儿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5、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6、发育性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缺陷和衍生性缺陷。7、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8、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9、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10、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11、学校心理辅导: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12、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13、聆听法:即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方法。14、松弛法: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15、系统脱敏法: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逐渐适应某种过敏反应的刺激源。16、分题计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计论成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17、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18、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19、快乐学习: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20、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21、内在强化:学习的强化主要是内在强化,即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这种内在强化的作用,学习才可以在无外在强化的条件下发生。22、指导学习:加涅主张指导学习,即教师给予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23、观察学习:班杜拉创立观察学习理论,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24、替代强化:只要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强化,则等于观察者受到了间接强化,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