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古代汉语练习题-课件·PPT.ppt

格式:ppt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汉语练习题-课件·PPT.ppt

上传人:aidoc1 2015/10/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汉语练习题-课件·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练****十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怎样考察词的本义?
二、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其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
还是假借义。
,得得卫巫,使监谤者。(《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王孙圉论楚宝》)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监:监视(引申义)
闻:听说(引申义)
词的本义:指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但是,由于文字产生前某词的已无从知道,所以通常所谓词的本义,指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词本义的考察:分析字形,并利用文献材料来证明。
伯:后来写作“霸”,称霸(假借义)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未为晚也。(《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
,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责:后来写作“债”,债款(假借义)
顾:回头看(本义)
间:微行,犹今口语“秘密”、“悄悄”。(引申义)
诎指:通“屈”使动用法指:通“旨”(假借义)
三、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亡”字的意义,指出哪些是本义,哪些是直接引申义,哪些是间接引申义。
,未为迟也。(《战国策·邵工谏厉王弭谤》)
,不为存,不为桀亡。(《荀子·天伦》)
,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亡:逃亡,丢失(本义)
亡:消亡(直接引申义)
亡:逃跑(间接引申义)
,二子不协。(《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亡:过世,死亡(本义)
亡:失去的土地
亡:失去、丢失
四、阅读标点文选《国语·鲍叔牙贤》查阅有关工具书,说明下列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2 ·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3 ·齐使受之而退。
赐:恩赐(引申义)
治:管理(本义)
退:离开(本义)
五、阅读白文文选《战国纵横家书·赵太后规用事》,并加上标点。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官,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