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子课题“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期汇报.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子课题“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期汇报.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3/1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子课题“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期汇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子课题“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期汇报
课题阶段性总结编号062711187-78
吴江市高级中学
我们学校自1998年建校以来,几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已成为江苏省内一所办学时间不长,具有一定实力的四星级学校之一。2000年,学校建成以CISCO为核心的千兆校园网,以校园网为依托的教育信息化热潮席卷整个校园,经过全体师生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在坚持传统校园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富有人情味的校园网的潜力,努力培育网络环境下的新颖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是新时期我校工作重点之一。经过八年的实践与探索,从学校建网站,网络教育教学,网络科研,网络化学****网络化管理等,自然过渡过网络文化建设与探索,现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网络文化建设正在成为吴江市高级中学的新优势。
    一、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园文化的彰显新特征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通过我校教科中心组成员专门讨论了《我需要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我们认为它是一个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层面结构: 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行为文化是载体,精神文化是灵魂。在数字校园,中学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将表现出新的特征。
在物质文化层面上,校园网络将成为最重要的校园文化的物质依托。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有形的校园仍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一种新的物质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即校园网络。校园内的许多教学与管理行为都将通过校园网络来实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将通过校园网络来进行,异地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参与校园内的文化活动和各种在线交流活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基于校园网络的校园文化不是对已有的校园文化的推倒重来,而是使传统的校园文化表现出新的特质。
在制度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将体现出高效和规范的特征。由于校园网络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后勤服务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给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在数字校园,管理者依据事实说话,依据数据决策,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管理层的工作负担,因为数字校园可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数据,同时数字校园还能提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工作、学****与交流的有效性,改善各层面信息传递与相互了解。在数字校园,管理者不是对学生进行支配或者控制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角色。
在行为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而言,由于学****的方式和交往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使他们的个性化特征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灵活地使用语言、图形、动画、影像等手段来理解和记忆学****内容,借助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网页和多媒体光盘等载体学****也可以通过电子语音信箱、闭路电视、电子邮件、BBS公告栏等多种途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在日常交往中,他们更多地通过QQ、MSN等即时工具
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数字校园强调学生对学****环境的设计,认为学****环境是学****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的场所,在学****环境中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数字校园,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选修自己所需要的课程,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进度,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减少学生学****的依赖性,从而增强学生网上生存、网上学****的能力。对学生群体而言,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变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而对教师而言,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显。网络时代的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或被错误的信息引入歧途,因此更加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转向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监督学生在其中进行学****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 
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数字化的校园引用使学校精神的积淀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性。这种时代性体现为网络文化对已有校园文化的冲击,这既是对已有校园文化的部分否定,也是对已有校园文化的超越,它具体表现为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的增强。民主意识的形成是因为校园网络为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场所,在网上,人人平等,谁也不能压制谁,谁也不能强迫谁。开放意识是因为校园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且向全世界开放。创新意识是由于在网络时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