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南通市班主任优秀论文评比和谐·和睦·和乐——班主任工作之我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陈海燕“让我慢慢地靠近你,伸出双手你还有我。给你我的幻想,我的祝福,生命阳光最温暖……”当甜美的歌声在我耳边飘过时,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似乎从歌声中领悟到更多的内涵。歌词是不是在暗示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和学生没有间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信赖,彼此尊重,彼此相容,师生和睦,生生和睦,才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从而达到人人追求梦想,人人努力奋斗的境界,这正是我们学校“合·和”理念即“合而不独”内涵的诠释。一、师生失和的成因。,但在部分教师的心中,仍然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尺,在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部分教师走不出怪圈,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变相体罚,使得活泼开朗的孩子因为受到好学生的排挤孤立,总想逃离群体,变得自卑孤僻,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尽管教师自诩自己责任心强,殊不知学生早就和老师渐行渐远。,平等地对待学生,然而在现实教育中,真的做到这一点了吗?一些教师往往还是放不下身段,总是绷着脸面对学生来维护“师道尊严”。学生自然而然对老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也不乏有少数教师过分的、一味的宠爱出生于有权势或家庭经济基础雄厚家庭的孩子,如果教育者厚此薄彼,学生尽管当面不敢言,但是背地里还是会议论纷纷,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试想,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话在学生心中还有说服力吗?二、师生和乐的要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必须如涓涓溪流,教师的爱必须如醉人的花香,这是师爱的最高境界。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每接一个新班,我总是从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填写自己设计的家校联系单,看看哪些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哪些孩子是留守儿童,哪些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哪些孩子是独生子女,详细了解他们,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气、情绪波动的缘由,处理问题时更加能够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午餐就餐和学生同桌吃饭时的“谈家常”也成为我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内心需求的渠道。作为班主任,家庭作业后面的批语更是我和孩子倾吐心声、倾诉烦恼的平台。网络的到来更是给了我们与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平台,通过家校通,及时给家长发送教育孩子的方法,引导家长少走弯路,一周一次发送给家长的孩子“习惯养成”友情小提醒,将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甚至延伸到社会。做足这些前期工作,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是真正关心孩子的前奏。教育无小事,在学生生病时你的一声问候;学生成功时,你的一个赞许的目光,学生失败时,你的一句鼓励,都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荡起阵阵涟漪,在学生看来,那是对他的人格价值和地位的认可,有了这种和悦美妙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的情感交流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并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生也将更尊重教师,师生坦诚相待,心心相印。二、公平公正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崇尚公平公正是最普遍的心理追求。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是班主任应具备的各项素质之首。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一碗水端平,切勿偏颇。否则会滋长好学生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