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教师***,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特色与创新五大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进行介绍。一、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声乐基础这一课程。1、课程定位声乐基础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2、课程目标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3、课程设计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二、教材及教学内容我院选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声乐》,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1、声乐基础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2、儿歌带词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3、儿歌表演唱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4、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此部分为声乐第五学期内容)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三、教学设计1、教学模式“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我院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以往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拓展应用。体现了教和学的统一,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2、方法手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如儿歌表演唱的教学,是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结合,学生参与度高,增强了课堂的兴奋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而且还能学以致用,一举多得。在学生表演结束后,还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能力综合发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和思考。并总结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钢琴为主其他如电子琴、打击乐乐器、多媒体、各种声像资料等为辅的教学手段。3、保障条件我院师拥有一支年轻、积极上进、教学教研气氛浓厚的教师队伍。每周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教研活动。每学期都会邀请幼教方面的专家来我院讲座,座谈,对新兴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我院教研活动丰富,如对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