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比较优势理论.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优势理论.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优势理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章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对国际贸易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动机和原因以及相关的政策,它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深化。本章主要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梳理分析国际贸易的动机和原因。
比较优势引论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一直以来,在国际贸易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的是以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的主张自由贸易的传统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是在与重商主义论争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际上是怎样进行的以及国际贸易应当怎样进行这两个基本问题而产生并确立了其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流地位的。它开始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经过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对其的完善、修正和补充,逐渐建立了关于自由贸易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不但能够扩大贸易双方的生产量,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消费量,使得贸易双方都能得到更多的贸易利益。相应地,各国应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实现自由竞争。自亚当·斯密以后,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发展,从古典、新古典到新贸易理论进行着不断的演绎,实际上是一个由于用古典的纯贸易理论不能解释国际贸易领域不断出现的新现象,从而对其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在此,有必要先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做简要的述评。
[专栏2—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苏格兰哥尔克第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1748年受聘于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文学。1751年受聘于格拉斯哥大学,先讲授逻辑学,后任道德哲学教授。1764年斯密以私人教师身份跟随布克列公爵赴欧洲大陆旅行,结识了重农学派主要代表魁奈和杜尔哥等人,且深受影响。 1776年发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首先对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展经济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命题。其政策代表了英国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主张国内和国际间实现贸易的自由。1778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长。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年又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且有一些早期的机器发明。农业和国内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外迅速膨胀起来的市场需求要求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为政府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时,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展经济就成为有远见的人们想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阐明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机制,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在利益驱动下,主观上为自己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交易而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像重商主义者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而是可能实现
“双赢”的。经济主体的“利己”不应通过损人去实现,而应通过利他来实现。具体途径为,社会各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