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西游记》:::::::::2012年3月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全书浪漫主义色彩浓重,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是全书着笔最多,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作者集中力量写孙悟空,正是通过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追求自由战斗意志桀骜不驯从我国文学史的神话作品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刻画的最完美的神话英雄形象。身为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是我国以至世界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形象之一。他是不怕困难,忠诚敬业,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争取自由的英雄的化身,是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英雄代表。他的光辉形象深受人们喜爱,跟他有关的故事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人们感觉到束缚和压力时,就说是“紧箍咒”;遇到闹事的或把情况搞得一塌糊涂时,说成是“大闹天宫”;形容速度快或差的远为“十万八千里”;鼓励别人战胜困难,即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等。此外“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这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带给我们的特殊文化现象。下面笔者就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读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时的一些感悟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略作一些分析。(一)孙悟空是一个蔑视权贵和勇于反抗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具有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他破石而出,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终于这美猴王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又闹幽冥,一笔勾销了猴属生死簿上的姓名。于是,他返回了花果山,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的生活着。龙王和冥王奏明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在这“天生圣人”面前,显得那么懦弱狼狈,他听了太百金星的主意,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本来也作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缴失败,只好认可他封的尊衔,于是他又欢天喜地的快活生活。英雄的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偷蟠桃,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玉帝在一般人和众神的心目中,都是一个十分尊严神圣,具有极大权威的最高统治者。太白金星一见就“朝上礼拜”,其他众神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可是孙悟空在闹了东海龙宫,搅了十王冥府以后,被告到玉帝那里去,玉帝便派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后来他被二郎神捉拿到玉帝面前时,孙悟空却“挺身在旁,且不朝礼”。玉帝下令将他送至斩妖台处死,结果是“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作伤及其身”。火烧雷打也不能损他一根毫毛,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把他烧成灰烬,相反却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从八卦炉里逃出后,又“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在天宫内“东打西敌,更无一神要挡”。玉帝无法可想,搬来如来佛收伏他。如来问他为什么“要夺皇大帝的尊位”?他回答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玉帝将他处死,罪名就是“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搅攘。”意思是指他目无皇法,搅乱了上下尊卑的秩序。就是在被如来收服,皈依佛门,保护唐憎去西天取经。在封建专制时代,皇帝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是天意所定,不能违背,而孙悟空却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表现了极强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二)孙悟空顽强不屈,随机应变的性格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无俱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而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战,时而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