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概论.pptx

格式:pptx   大小:921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概论.pptx

上传人:autohww 2019/6/17 文件大小:9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概论.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章本章概要何谓比较文学?这是这门学科自诞生起至今几乎从未中断过讨论、从未停止过争鸣的持久话题。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形成了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三大支点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迄今为止,比较文学的累进式发展态势表现为一种“涟漪式”结构,并以各种界限(如国家、学科、文化/文明等)的跨越、圈子的不断扩大和视野的逐步拓展为特点。为了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研究的新范式,我们将比较文学研究重新确定为一个基本特征和三大研究领域,即以跨越性的研究为基本特征,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变异学研究为三大研究领域。目录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第三节比较文学的特征与三大研究领域1886年,在《比较文学》一书里,英国学者波斯奈特(1855—1927)最早给出了比较文学的定义,他认为比较文学是一个类似进化论一样的过程。波斯奈特所主张的“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转引自曹顺庆:《比较文学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在法国,19世纪的学术界深受以社会学家孔德(1798—1857)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这种时代背景下,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其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是梵·第根(1871—1948)、卡雷(1887—1958)和基亚(1921—2011)。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当时,波斯奈特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任教,其《比较文学》一书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释。波斯奈特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的认定较为宽泛,认为文学发展的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实际上包含了后来的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010302圈外人对比较文学的挑战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接连不断的质疑和挑战。圈外人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挑战,最突出的代表是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1866—1952)。他认为:“‘比较’是任何学科都可以应用的方法,因此,‘比较’不可能成为独立学科的基石。”“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由于克罗齐的学术地位和影响,他的强烈反对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有学者认为,克罗齐是“带着与比较文学公然为敌的独裁观念,在各种场合用种种不同的沉重打击来对付我们这门学科,并将它几乎打得片甲不留”。而“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这句名言恰恰是挡住克罗齐等学者攻击的最好盾牌。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010302梵·第根是全面、系统地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的第一人。他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他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开辟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从而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以此为基础,他以影响关系的起点、中介、终点“三点一线”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即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010302在梵·第根之后,法国学派的学者们并未纠正他的偏颇,反而变本加厉,进一步缩小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以求对比较文学概念进行所谓的“精确化”。法国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卡雷和他的学生基亚,就主张窄化比较文学:卡雷在为基亚《比较文学》一书撰写的序言中公然抛弃梵·第根有关“总体文学”的论点,只强调实证主义的事实联系;而基亚则走得更远,明确地完全否定了“总体文学”。于是,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受到以韦勒克(1903—1995)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的挑战就在所难免。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成为专指超越某一种民族文学界限的文学研究的术语。”010302雷马克的定义贡献之处在于它强调了平行研究。虽然韦勒克批评该定义仍有“人为的限制”,而另外一个美国学者韦斯坦因(1925—)却认为它为比较文学所设置的“圈子”太大,因为他并不主张把文学现象的平行研究扩大到两个不同的文明之中。不过,雷马克的这个定义为美国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却是不争的事实。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学派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便凸显出来。这就是美国学者雷马克(191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