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圆周率π.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圆周率π.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6/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圆周率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圆周率π圆周率(π,读作pài)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记号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的小写。π这个符号,亦是希腊语περιφρεια(表示周边,地域,圆周等意思)的首字母。1706年英国数学家威廉·琼斯(WilliamJones,1675-1749)最先使用“π”来表示圆周率。1736年,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也开始用π表示圆周率。从此,π便成了圆周率的代名词。历史发展实验时期一块古巴比伦石匾(约产于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25/8=。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物,莱因德数学纸草书(RhindMathematicalPapyrus)也表明圆周率等于分数16/9的平方,。埃及人似乎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圆周率了。英国作家JohnTaylor(1781–1864)在其名著《金字塔》(《TheGreatPyramid:Whywasitbuilt,andwhobuiltit?》)中指出,造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胡夫金字塔和圆周率有关。例如,金字塔的周长和高度之比等于圆周率的两倍,正好等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比。公元前800至600年成文的古印度宗教巨著《百道梵书》(SatapathaBrahmana)显示了圆周率等于分数339/108,。几何法时期古希腊作为古代几何王国对圆周率的贡献尤为突出。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阿基米德从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接着,他对内接正六边形和外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分别加倍,将它们分别变成内接正12边形和外接正12边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进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对内接正多边形和外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直到内接正96边形和外接正96边形为止。最后,他求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和22/7,。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称得上是“计算数学”的鼻祖。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的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即取π=3。汉朝时,张衡得出,即()。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包含了求极限的思想。刘徽给出π=,刘徽在得圆周率=,将这个数值和晋武库中汉王莽时代制造的铜制体积度量衡标准嘉量斛的直径和容积检验,。于是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还得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