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枝孢芽枝菌的培养
及其变应原提取及分离鉴定
(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许圳杰)
(学号:1999141222)
内容摘要:芽枝菌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真菌[1]。在芽枝菌中,枝孢芽枝菌是引
起我国人们产生过敏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气传致敏真菌[13,14].本实验通过在不同时间对枝孢
芽枝菌进行形态分析,同时对其不同时间的变应原成分进行提取浓缩,通过蛋白含量测定进
行对比,结果显示:枝孢芽枝菌在室温 20-25°C,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阴暗角
落培养 7 天,变应原含量最丰富,适于进行收集和提取。同时,对上述培养的枝孢芽枝菌进行
抗原分析,以及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主要及次要变应原后,共分离得到
31 种蛋白组分;发现分子量分别为 147kD、123kD、100kD、90kD、73kD 的基石为其主要变
应原。随后在不同时间对枝孢芽枝菌进行总 RNA 提取,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枝孢芽枝
菌在接种后的第 7 天,其 RNA 含量最丰富,适于提取以用于构建 cDNA 文库。本实验结果
为枝孢芽枝菌变应原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及主要变应原的基因克隆及表
达奠定基础。
关键词:枝孢芽枝菌;形态分析;SDS-PAGE; Wester-Blotting; 琼脂糖凝胶电泳
教师点评:该同学通过在不同培养时间对枝孢芽枝菌进行形态观察以及蛋白成份分析,
结果显示:枝孢芽枝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0-25°C、 的条件下培养 7 天,
变应原含量最丰富,适于进行收集和提取。同时,对上述培养的枝孢芽枝菌进行抗原分析,
以及采用蛋白质印迹鉴定其主要及次要变应原后,共分离得到 31 种蛋白组分;发现分子量分
别为 147kD、123kD、100kD、90kD、73kD 的基石为其特异性变应原。本实验结果为枝孢
芽枝菌变应原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及主要变应原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奠定基础。是一篇优秀的
本科生毕业论文。(点评教师:刘志刚职称:教授)
前言
“变态反应”(allergy)这一术语,首先是奥地利儿科医师 vor pirquet 于1906年提出
的该词的含义为“变化了的反应(changed reactivity”)。后来在我国译之为变态反应。变态反
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世界各国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总发病
率高达 10~30%。此类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外源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2,3]。
变态反应类型包括:I 型变态反应、II 型变态反应、III 型变态反应、IV 型变态反应。
在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众多的变应原中,真菌变应原是导致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要
因素,其中芽枝菌属(Cladosperium)是最普遍的一种气传致敏真菌,该菌主要存在与腐烂
的食物,各种的土壤及死亡的植物表面,在不干净的冰箱,
枝菌属,主要引起的是 I 型变态反应。I 型变态反应是指 IgE 介导的超敏反应。因反应发生
迅速,故又称为速发型变态反应。I 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首先是机体初次接触
过敏原(变应原,a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