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成都二十中学校万晓琴教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3、四季的形成。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但是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真是一只只的蝴蝶。收留了这两个人在族里,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英国的军队。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相对高度【讲授新课】实验探究,观察发现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制作一座硬币山,绘出该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步骤一:准备三枚面额不同的硬币,一元1枚、五角1枚、一角1枚。步骤二:小组成员合作,按照下列的图示堆积硬币山。老师点拨堆积硬币山相关的注意问题和体现的地理原理。师:要读懂这座硬币山,我们就需要追根溯源,知道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典型代表就是山,我们如何将山绘到地图中去呢?我们可以先来造一座山,一座硬币山。请同学们将带来的三枚硬币从大到小地摞起来,就像老师在大屏幕上示范的一样,并且将它们三个在右侧对齐。桌面就是海平面,三枚硬币就是突兀在海上的一座小山。1角硬币表面为山顶,左侧造型为山坡,右侧造型为悬崖峭壁。步骤三:让制作的硬币山链接到虚拟的海拔,你能通过下面的两幅图给大家分析一下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吗?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