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教学反思 曾星星.doc

格式:doc   大小:35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反思 曾星星.doc

上传人:jiaoyuan2014 2019/8/11 文件大小:3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反思 曾星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题教学不能小看“回顾”环节曾星星乔治·波利亚在风靡世界的“怎样解题表”中描述了解题的四个步骤:第一,你必须弄清问题;第二,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你可能不得不考虑辅助问题。你应该最终得出一个求解的计划。第三,实行你的计划;第四,验算所得到的解。罗增儒教授把其第四个环节解说为:回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复查检验,二是对数学命题的重新认识和对解题方法的评价。针对当前的数学课堂解题教学来说,笔者认为,“回顾”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及教学经验,很多老师都能认识到“回顾”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受制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其实这种安排很多时候都是多做几道题的****惯思维作怪),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解题进行“回顾”。增城统测前,我观摩了一位高三老师的课堂,内容是“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5),且过点(1,-14),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路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这个****题后,老师在学案中又提供了一道****题,并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根据情况作了评价。但这两道****题除数字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否妥当,在这里估且不去探讨。随后,该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学****运用“交点式”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想,一个问题就这样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真的能掌握好了吗?学生能独立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是不是仅仅学会了模仿,而没能真正理解如何根据条件求函数的表达式呢。刚好学案的后面又有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x=3,最小值为-2,且过(0,1),求此函数的表达式。(注:这问题的描述本身就不太严谨)下课后,在老师离开课室回办公室的途中,就有学生问到该题该怎么做?其实,这道题和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问题是相似的,只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描述顶点的坐标而已,但就有相当多的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了。问题出在那里了呢?显而易见,学生课堂上能解答的问题其实只是学会了模仿,原因就在于缺少了解题后的“回顾”环节。我认为,在学生能独立完成运用“顶点式”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后,可组织学生讨论:对于“顶点坐标为(-2,-5)”这个条件,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进行表达吗?这个条件在解答此题中的作用如何?这样,在师生的讨论下,可以把该条件分别描述为:(1)当x=-2时,函数的最小值为-5;(2)对称轴为直线x=-2,且函数的最小值为-5;(3)图像的最低点的坐标为(-2,-5);(4)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5;…………说到底,增加的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变式练****但这个变式练****不仅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顶点坐标的意义及用途,同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在解答完此题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解题中用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还有其它解答方法吗?这些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如何?……。事实上,此问题不仅可用“顶点式”来求解,用“一般式”也是可以的,只不过用“一般式”求解题计算会更繁锁。但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方法或计算繁锁而不让学生了解这些解题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