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和值物细胞构造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初步掌握临时装片法。3、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二、材料、器具和试剂洋葱鳞叶或大蒜叶鞘。普通光学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镜头纸,吸水纸。二甲苯,碘化钾碘试液,蒸馏水。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取拿和放置用右手握住镜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向外拿。当其整体快要被拿出箱时,立刻用左手手住镜座,并使镜身保持直立。将镜体轻轻放于桌面上,使之距离靠自己一侧的桌沿约5cm,且其镜臂与自己的左胸相对(这样能舒适地在镜石侧放上实验报告纸进行绘图)。(2)对光①转动粗调焦轮,使镜筒与载物台离开一定的距离。将转换器上的低倍镜旋至正对通光孔的地方(旋转至听到“咔嚓”一声响,即为对准);②转动聚光镜的调节旋钮,使聚光镜升至其顶面比载物台平面稍低的高度,或者升至基底面不妨碍反光镜作各方向翻转的高度。再推移小柄使光圈的孔径扩至最大;③选好光源(日光灯的光)。然后左眼监视目镜,同时用手拨动反光镜的平面镜对准光源。当发现视野里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亮光时,表明初步与光源对准。此时应小心地拨动反光镜,直到视野中呈现一个处处一样亮的正圆形。(3)低倍镜的观察①安放和移对玻片标本。将欲观察的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夹住。调节标本推动器(同时用眼从不同方向检查),直至使玻片中的待观察部位移至低倍镜的正下方(即低倍镜的轴心线下延时,能落到待观察部位的中心或近中心处);②调节焦距。转动粗调焦轮,使低倍镜底面与玻片标本上表面靠拢至约相距5mm。再用左眼观察镜内视野,同时逆着刚才的方向转动粗调焦轮,使低倍镜缓缓离开玻片标本。当看到视野中出现影像时,即改用细调焦轮进行微调,直至影像的清晰度达到此调焦累所能调出的最佳水平。此时的影像若正为待观察物像,这可据其厚薄或透明程度,再试着调节聚光或光圈,以使物像更清晰,光照更适宜;若不是待观察物像,则再用左眼盯着镜内视野,同时转动粗调焦轮,使低倍镜继续离开玻片标本。若直到再也无法离开时,仍未见到待观察物像,则可能是并未将待观察部位真正移到低倍镜正下方。这时,应按前述的低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重做,直到看到待观察物像。(4)高倍镜的观察有时为了看清某个目标上的更细微的结构,需用高倍镜。在用高倍镜观察之前,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移至视野中心,然后按以下步骤换上高倍镜,调节焦距,以便观察。①将高倍镜旋转至正对玻片标本处。此时应从显微镜的一侧盯着镜头,若发觉高倍镜头有可能与玻片相撞,则要赶紧停止转动,检查原因。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玻片有标本的面被朝下旋转,另一种是从低倍镜中看到的目标并非标本,而是载玻片里瑕疵或聚光镜上杂质的影像。查明原因并纠正后,再按上述要求转动高倍镜至正对玻片标本处。②观察视野内光线是否比用低倍镜时暗了许多。若是,则升高聚光镜,使亮度适宜。③观察视野中目标。若仅呈很模糊影像甚至看不出,则一般朝使高倍镜离开标本片的方向,转动细调焦轮一至两周,即可调出清晰物像。有的显微镜却须朝与此相反的方向转动细调焦轮,才能调好。遇到这种情况,转动时须格外小心,一般勿超过一周。(1)绝不可单手提着显微镜走,一定要一手握,一手托,否则易导致目镜或反光镜落地而受损。(2)载玻片上的标本未被盖上盖玻片时,不能放上载物台供观察。不要用手指触摸镜头。镜上有灰尘可用镜头纸轻揩,切勿用纱布或吸水纸揩擦;若有油污,则用镜头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二甲苯不能用得过多,否则会溶解使透镜粘合着的树胶,导致透镜松脱。(3)使用镜头、聚光镜、虹彩光圈和反光镜等光学部件时,切勿用力过猛。若发现有不灵活处,报告教师,勿随便拆卸摆弄。(4)从初次使用显微镜起,就要练习在左眼观察目镜的同时,右眼也睁开,逐步养成习惯。若睁只眼闭只眼地观察,则由于两眼所受的光压不平衡,睁着的那只眼会很快疲劳,久之还会受损。(5)盖玻片的表面若有液体,不能置物镜下观察;载玻片上的液体若未用吸水纸吸得低于盖玻片,也不能置物镜下观察。切不可将还烫着的透化制片放上载物台,以免损坏载物台。(6)使用完高倍镜后若要取下玻片标本,必须先移开高倍镜。否则,取片时易触及其透镜表面,造成污染或损伤。(7)调节低倍镜后焦距先用粗调焦轮。调节高倍镜焦距只能用细调焦轮。(8)使用完显微镜后,取下玻片。如果转换器上连续装有三个物镜,则转到使每个物镜都不正对通光孔的位置;若见其上装有四个物镜,则转到当其中最短的物镜正对通光孔时止,并用干净纱布垫于其间,以免物镜偶然下落,撞坏聚光镜。(1)对光按前面曾述及的有关操作步骤和方法,分别用反光镜的平、凹面镜对光。努力使视野中呈现一个处处一样亮的正圆形。同时比较平面镜与凹面镜的反光能力的强弱。(2)安放和移对玻片标本任选一种根或茎的切片标本,用钢笔在其盖玻片表面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