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无蔽”(Aletheia) 兼论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无蔽”(Aletheia) 兼论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无蔽”(Aletheia) 兼论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无蔽”(Aletheia) ——兼论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
海德格尔思想存在着一个前、后期转向(Kehre)问题,
并以1930年《论真理的本质》的演讲为标志,被国内外诸多学者所承认。同时,海德格尔本人在《给理查森的信》中似乎也已认可了理查森的海德格尔Ⅰ和海德格尔Ⅱ的划分。但如何理解这种所谓“转向”的内在意义,以及这种“转向”在海德格尔思想历程中和西方哲学思想历程中的内在意义并不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海德格尔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无蔽”——的理解,来对这种“转向”作一分析,以期凸现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海德格尔在《给理查森的信》中明确指出:“只有从在海德格尔Ⅰ那里思出的东西出发才能最切近地通达在海德格尔Ⅱ那里有待思的东西。但海德格尔Ⅰ又只包含在海德格尔Ⅱ中,才能成为可能。”(注:海德格尔:《给理查森的信》,载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1278页。)可以认为,前后期海德格尔的转折并不意味着其思想的断裂或前后期的思想决裂,而是后期思想在前期思想的问题本身中进行一次更为深入和“整体化”的探讨。正如海德格尔自己所认为的,“这转变的发生却不是基于立场的改变,更不是以《存在与时间》中问题的提法作代价。关于转向的思想是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一直停留在《存在与时间》一书里有待于思的事情中,也就是说,我一直在按照在《存在与时间》(第39页)中在‘时间与存在’这个标题下所指明的看法追问不休”。(注:海德格尔:《给理查森的信》,载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1276页。)因此,问题在于,海德格尔的前后期的“转折”,或者说,在《存在与时间》中有待思的事情(在《存在与时间》中没有深入去思的事情)即“实事本身”(实事内容)是如何在海德格尔思想中被深入地思,是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来深入在思。
海德格尔《给理查森的信》中对理查森的《从现象学到存在之思的道路》作这样评述:“如果‘存在之思’这一名称是从它既指形而上学的思(关于存在者的存在的思),又指在存在作为存在(存在之澄明)的思这意义之下的存在问题这双重意义中取出来的,那么这一书名到底还是对头的。”(注:海德格尔:《给理查森的信》,载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
第1275页。)这已表明有前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重点,前期(以《存在与时间》作终结)通过存在者(主要是作为特殊存在者的“此在”)来追问存在问题。通过此在的生存论分析特别是此在在时间性中展开自己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来追问存在的意义,即“存在之为存在(而非仅仅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从何处获得它的规定性?”(注:海德格尔:《给理查森的信》,载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以下简称《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1272页。)对作为此在的人的现实性(生存状态)的分析并不是《存在与时间》的目的,而只是为存在意义的追问进行一种基本的工作,其一贯性的哲学之思,即是对存在的追问(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开宗明义道:“本书的目的就是具体地探讨‘存在’的意义的问题”。(参见《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第1页)。1935年,
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进一步说明了“存在”如何沦为“存在者”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