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雷雨的戏剧冲突摘要曹禺的话剧《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巅峰之作,该剧以复杂的戏剧冲突,巧妙的结构安排揭露了封建资本主义大家庭的罪恶,同时也反应了各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对于戏剧来说:“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和永恒法则”。《雷雨》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它通过描写周鲁两个大家庭三十年的复杂纠葛,特别是主人公蘩漪和周萍的矛盾分不开,蘩漪人物形象的刻画,把这一戏剧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从而使雷雨有了其它戏剧所没有的特性。本篇论文试从三个方面:人物关系的复杂冲突、戏剧冲突主题的多义性、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冲突进行分析。人物关系的复杂冲突,通过人物关系的复杂,暗示矛盾冲突的不可避免。《雷雨》戏剧主题的多义性,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雷雨》与其他戏剧独特的一面。《雷雨》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让人物形象的刻画选得更加醒目。希望通过这几点对《雷雨》这部戏剧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关键词:雷雨;戏剧冲突;特性目录一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3(一)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3(二)蘩漪与周萍的冲突 4(三)周萍与四凤周朴园与周萍 4(四)四凤与蘩漪 5二主题的多义性 5(一)剥削阶级和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 5(二)封建主义与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矛盾 6(三)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冲突 7三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 7(一)人物性格的复杂 8(二)矛盾冲突的解决 9结论 9前言《雷雨》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作品,然而在读了众多作品后笔者发现很多人所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两位作者的写作技巧。对作品意义的关注笔者认为是因为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至于作者对文字技巧的关注我认为是因为它们在这方面的成就太突出的缘故吧。毫无疑问,曹禺是写作的天才,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作风格,那娴熟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还有那些“利落痛快”的文字,都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赞美。当然,也有许多人涉及了人物形象的研究,尤其是《雷雨》中的繁漪、更是成为各自分析、争论的焦点。然而笔者发现大多数人是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去挖掘形象所承载的社会意义、道德意义,因此所得结论相差悬殊。笔者认为作为戏剧,矛盾冲突应该是很重要的,通过冲突我们可以了解到戏剧特有的一面。因此本文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围绕戏剧冲突的特性展开重点讨论雷雨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各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和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以便全面了解《雷雨》这部作品及其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一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人物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通过人物冲突作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周萍与周蘩漪,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周朴园,四凤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来阐释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周萍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一)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可以说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是雷雨戏剧冲突的根源,并且这种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冲突的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先从两个人的关系来说,侍萍原是周府的丫鬟,然而两个产生了不正当恋爱,在封建大家庭里这种主仆恋与封建伦理相违背,在看侍萍的出生,她本是丫鬟,没钱没势,在封建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嫁娶观念里,注定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他们存在着主仆之间的等级矛盾,抛开这一切,看看他们的私人关系,侍萍是周朴园为了荣华富贵抛弃的前妻。当初周朴园不顾夫妻之情,儿女之情,义无反顾的抛弃了侍萍,虽然在得知侍萍死后他伤心过,但那种伤心是为了维护他在孩子面前的尊严,是为了维护整个家庭里所谓理想的家庭秩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被丈夫抛弃是何等的悲苦。她与周朴园的仇恨是常人不可理解的。在他们的仇恨待解决时,又融入了新的仇恨,那就是四凤进入周府后发生的一切。周萍和四凤的悲剧是周朴园种下的根,侍萍看见自己的亲生儿女走了她们的后路,她对周朴园的恨不紧紧是被抛弃,更是看见儿女的不幸从心底生出来的仇。(二)蘩漪与周萍的冲突笔者认为蘩漪与周萍的冲突是雷雨戏剧人物冲突的核心。从尊长来看他们是母子,从年龄看他们相差并不大,当蘩漪的父母为了门当户对,为了钱财,不顾蘩漪的幸福把她嫁给了比自己大16岁的周朴园,当时的她年轻漂亮,知书达礼,又受到了新文化的影响,而当时的周朴园已是结了婚的人,不仅如此,出现在蘩漪面前的周朴园是一个冷酷无情,专横不讲理的中年人。她丝毫没感受到一个妻子所需要的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宽容与尊重。她说自从进入周公馆,就如同进了坟墓。在这坟墓里更多的是绝望。在她伤心欲绝的时候,周萍的出现,成了她点燃希望的火把。于是她扮演了一个对周萍来说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对周朴园来说妻子不像妻子的角色。当周萍另有她人时,她也苦求过周萍,愿不顾一切与她远走高飞,可苦苦哀求换来却是侮辱与难堪。去打听才发现四凤是自己儿子喜欢的人。周朴园耽误了她的一生,周萍不仅仅辜负了她,又成了阻碍亲生儿子幸福的绊脚石。她为何不恨,为何不恼。她与周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