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林学概论林学概论第1章绪论1★.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它是一个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狩猎林业发展->农耕林业阶段->:(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2)林业结构不合理(3)造林绿化质量低,发展速度慢(4)林业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对生态建设形成有效的支持(5)林业补偿机制尚未建立(6)林业市场发育滞后(7)林业科技发展滞后,缺乏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动力(8)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第2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1★.森林的特点:(1)寿命长,生长周期长(2)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3)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4)森林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5)具有巨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量(6)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2★.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在森林中,株数材积最大和次大的乔木树种分别称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主要树种:又称目的树种。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如果主要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是比较理想的。此外还有次要树种(非目的树种),伴生树种(辅佐树种),先锋树种。下木:是指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1/2。3★.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称为林分。林分特征指标:(1)林分起源(2)树种组成(指乔木树种所占比例,以十分法表示。同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纯林;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3)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只有一个林冠层的林分称作单层林;林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林分称作复层林;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者,称为连层林。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层林。(4)林龄(5)平均直径(6)平均高(林分平均高、优势木平均高)(7)立地质量(A地位级: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高低的一种指标。B★立地指数:也叫地位指数,林分在标准年龄时优势木的平均高。(8)林分密度(A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B疏密度:林分每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C★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9)林分蓄积量(10)材种出材量和出材级(11)林型:在树种组成,其他植物层、动物区系、综合的森林生长条件(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等),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更新过程和演替方向上都类似,因而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森林地段的综合。:(1)次林层平均高与主林层平均高相差20%以上(以主林层为100%);(2)各林层林分蓄积量不少于30m3/hm2;(3)各林层林木平均胸径在8cm以上;(4),。:林分的平均年龄。根据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中所在林木的年龄都相同,或在同时期营造及更新生长形成的林分称为同龄林。与此相反,林分中大部分林木年龄均不相同则为异龄林。根据龄级,林分内树木年龄差别在一个龄级以内,可视为同龄林,而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异龄林。6★.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标准必须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该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1)每木调查(径阶大小的确定—>起测径阶—>划分材质等级—>每木检尺)(2)树高测定(3)测定年龄(4)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8★.林木材积三要素:胸径、树高、胸高形数第3章 森林植物非维管束植物孢子植物(隐花植物)(无胚植物)高等植物(有胚植物)(显花植物):一朵完全的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4部分组成2★.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生态多样性(填空)3★.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