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5/12/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标准成本法是以一定的价格,并按事先确定的单位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及实际产品产量来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计算分两个步骤,即标准成本的制定和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目前,我国企业标准成本的制定是根据企业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消耗情况,参考企业的历史成本及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标准成本以及现行市场价格情况制定的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标准成本制度就产生于美国,之后传入英、德、日和瑞典等国家。标准成本制度在西方的工业企业中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近十几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企业内部对成本管理和经济效益的重视,以及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为推行标准成本制度提供了方便,一些企业率先实施了标准成本制度,并且在我国的三资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首先对标准成本法做了一定的概述;其次分析了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再次通过五个方面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然后对完善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一章总结是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标准成本法的概述 1
1
2
3
3
第三章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4
4
4
5
5
第四章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5
6
6
7
7
8
第五章完善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
8
8
9
10
10
第六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现代化的高科技被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企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发展。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看,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对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积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以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因此强化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己成为当今企业的主要任务和必然选择。竞争能够使组织不断地研究如何降低自己的成本。当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市场销售收入相差不大时,成本控制则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标准成本制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这是为产品成本规定各种标准,并适用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将成本与计算的控制紧密结合,是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在成本领域的具体运用。这种成本制度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标准成本法的界定

标准成本法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根据企业的年度利润目标,事先编制预算,制定生产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以此作为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产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其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表现为“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的之积。所谓“数量”标准是指成本定量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的规模和工作总量,如材料的用量、工人的生产工时;而“质量”标准是指成本定性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质量方面的特征,如材料价格、工人的工资率和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成本法要通过成本的差异分析来评价业绩,以此来明确企业各个责任单位的职责,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在进行成本的差异分析时,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企业各个责任单位日常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的实际数与标准数进行比较,测定其是否达到原定的标准,而日常经济活动中两者往往会产生偏差,差异分析可以通过对成本的“数量”及“质量”的差异分解计算,初步提出的成本差异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限制、调节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
标准成本制度是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成本管理使企业普遍存在着物耗高、效率低、浪费大、效益差的现象,表明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