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李百浩[提要]本文以国际比较城市规划史之视点,从时间与背景/城市化/城市及其规划类型、城市规划性质与内涵等几个方面,对中西方近代城市规划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探究两种近代城市规划的普遍性(近代性)与特殊性(欧美性、中国性)的异同点。[关键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日这样的繁荣与进步。当然,也许中国城市规划的巨大发展与飞跃,将持续到21世纪才能实现。应当看到,在即将步人21世纪之际,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业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今日之中国中心城市仍还是近代城市的延伸和扩大,或者还基本保持着近代城市的面貌,或者还遗留着近代城市的各种痕迹,人们依然还生活在这些19一20世纪形成的近代城市之中。也就是说,近代的历史仍将给予这些城市以深刻的长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现今城市规划最接近的历史基础—近代城市给予极大的关注,对近代城市规划的整体历史予以全面的充分的研究弄清中国自身的近代城市规划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特点,不仅有利于了解近代历史,而且对于现今的城市规划以及开发建设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将中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做探索性的比较研究,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置于更加广大的时空之中,必然能够促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近代特点、历史得失。,近代城市规划是随着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而形成发展的。城市由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产品生产基地,诞生了工业城市;由于工业化而带来城市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和用地不断扩大;由于工业革命,造就了铁路与远航船舶,出现铁路城市、港口城市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一系列恶果,如地价上涨、贫民窟/犯罪,环境污染等社会、城市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试图以改善物质环境与结构而达到改造人类社会的欧美近代城市规划。在中国。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是中国步人近代的标志。由于鸦片战争,中国城市成为西方的工业产品倾销地,成为西方工业原料的来源地;由于外国人的商贸与居住,带来了西方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技术,出现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结构和形态的“西式街区”;由于租界等“西式街区”的形成与建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并引发了中国人自己模仿租界而进行城市改造和新市区建设的近代城市规划。因此,如果说欧美近代城市规划是工业革命的直接结果的话,那么,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则是工业革命的间接结果,从时间的“一先一后”、背景的“一直接一间接”的分析中,既能了解两者的根本不同性,也能充分理解两者的相关联系。可以认为,无论是欧美近代城市规划,还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都从属于近代城市规划体系。,一般认为近代城市规划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成了城市化、近代化,,其实质是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大工业造成了近代大城市、新城市的产生,其主流是工业城市。由于这样的近代城市化(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与城市近代化(产业工人、工业城市)的作用,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当时所谓的“城市问题””,于是诞生了“近代城市规划””,是一种“问题一解决””模式。在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基本上不是以工业化为起点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化促成了城市化、近代化,其实质是商贸化,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