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近代郑州城市规划方案及其比较【摘要】1906年京汉铁路修通之前,郑州只是一个颓败的小县城。1906—1908年,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汴洛段先后竣工通车交汇于郑州,使其一跃成为中原交通的枢纽。1922年郑州被正式开辟为商埠,并由此带动了新市区的兴起,促使郑州近代城市规划的形成。1927-1928年的商埠和新市区的规划体现以商业为主的城市发展定位。后因内战和抗日战争,城市的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新的规划被搁浅。随后针对战后城市恢复和社会稳定,1947年又开始了城市规划的复兴,但最终因为战争的缘故再度被搁浅。1948年郑州解放,国民政府在郑州的统治结束。可以说近代郑州的城市规划是短暂前进中的夭折,却体现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关键词】近代;郑州;城市规划;比较引言郑州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内陆的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紧连黄淮平原,素以黄河文明的发祥地著称,自古便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衙的说法。地势的险要也使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郑州地区位置适中、自然条件优越、矿藏资源丰富、适于人类聚居和城镇的形成,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郑州登封的“禹都阳城”及郑州多处遗址中的二里头文化和中国早期城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商代城池的发现表明这里也曾成为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其中郑州商城遗址至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近7000m长的夯土城垣。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铁路的作用日益显著。1906-1908年,贯通中国东西、联络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汴洛段先后竣工通车。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这就使郑州一跃成为中原交通的枢纽。同时铁路又带动了沿线地区煤矿、机械工厂的兴建,促进了郑州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也给民族工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同时在老城和城西的火车站之间,逐渐形成一片新的繁华街市,虽无统一城市规划,但城区进行了少量的市政建设。1913年郑州商务会成立,1922年北洋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开辟郑州为商埠。1927年制定的《郑埠设计图》和1928年编制的《郑州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可以看做是近代郑州第一次的整体城市规划。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设立郑州市,这是郑州近代以来第一次设市。随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城市发展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和干扰。于是1947年又编制了《郑州市初步建设计划纲要》。但最终近代这两次城市规划由于当时政局变动和各种因素,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却为以后的城市发展和规划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加深我们对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解,同时引发我们对当今城市规划的思考。1郑州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与西方不同,中国的近代城市规划基本上不是以工业化为起点的,郑州也不例外。1906—1908年,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原交通的枢纽,初步形成了火车站附近的繁华商业区,1922年北洋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开辟郑州为商埠。促使了郑州城市化和近代化的进程。商业的繁荣更促使新市区的兴起。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设立郑州市,近代城市规划便开始逐渐兴起与确立。根据郑州近代城市规划的特点,结合中国社会政治的变革,其演变历史分期为一下4个阶段。:近代城市形成与新市区兴起(1904〜1928):近代城市规划的兴起与确立(1928〜1937):近代城市规划的搁浅(1937-1945):近代城市规划的复兴与再次搁浅(1945-1949)2近代城市形成与新市区兴起(1904〜1928)自商代以来,郑州城址一直没有太大变动。乃至今天郑州城市的范围和格局,都囿于汉代确立的城墙范围之内<1)。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在郑州城西通车以后,城市才迅速在火车站和西城之间扩展,城墙逐渐被拆毁,防御功能被近代以来城市发展需求所取代。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04-1920)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兴修带动了郑州的商业发展,郑州一跃成了中原地区及西北各省洋货倾销、物资外运的集散地及重要的铁路枢纽。进而带来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交通格局的变化,促使城市中心区的转移和城市范围的扩大,使得传统的城市区域向郊区扩展,成片的工业区和工业住宅开始出现。这种扩展必将冲破传统城墙范围,赋予新建的火车站和联系旧城的西门之间一种新的城市生命开端。商业活动逐渐繁荣使其郑州商埠区的雏形基本形成2)。至1920年,,商店林立的新市区。(1920-1928)1922年北洋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开辟郑州为商埠。商业门户被打开,相关机构日益凭善,尤其以棉花业为主的商品转运更促使了郑州城市格局的变化,火车站向西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