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简介图谱分析经典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492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简介图谱分析经典课件.ppt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19/10/10 文件大小:2.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简介图谱分析经典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简介(图谱分析)热分析概述热分析定义:早期:热分析是在程控试样温度下监测试样性能与时间或温度关系的一组技术。试样保持在设定的气氛中。温度程序包括等速升(降)温,或恒温,或这些程序的任何组合。后来:热分析是研究样品性质与温度间关系的一类技术。(ThermalAnalysisisagroupoftechniquesthat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asamplepropertyanditstemperature.——ICTAC,2004)热分析简史18世纪出现了温度计和温标。19世纪,热力学原理阐明了温度与热量即热焓之间的区别后,热量可被测量。1887年,LeChatelier进行了被认为的首次真正的热分析实验:将一个热电偶放入黏土样品并在炉中升温,用镜式电流计在感光板上记录升温曲线。1899年,RobertsAusten将两个不同的热电偶相反连接显著提高了这种测量的灵敏度,可测量样品与惰性参比物之间的温差。故被认为是差热分析(DTA)的发明者。1915年,Honda首次提出连续测量试样质量变化的热重分析。1955年,Boersma设想在坩埚外放置热敏电阻,发明现今的DSC。1964年,Watson等首次发表了功率补偿DSC的新技术。频率可调的动态热机械测量的历史并不久。近年来,热分析极大地得益于强大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梅特勒-托利多热分析简史1945年,发明单秤盘替代法天平的DrhardMettler博士在瑞士建立了梅特勒公司。上世纪60年代与Hans-Wiedemann博士合作着手热分析仪器的研究开发。1964年,Hans-Wiedemann博士将“热天平”的想法实现商业化,世界上第一台热重和差热同步测量的仪器TA1上市。1971年,早期版本的热流型DSC差示扫描量热仪TA2000上市。1981年,包括DSC、TGA和TMA的仪器TA3000被推出。系统引入新的自动测量和自动处理热分析数据。热机械分析仪同时可进行周期性变化负载的编程,首次引入创新性的动态负载TMA(DLTMA)技术。得益于功能强大且价格便宜的个人电脑的普及使用,在TA4000(1987)和TA8000(1992)基础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完全具现代意义的STAR热分析系统,包括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高压DSC、热重分析仪TGA及热重-DSC同步热分析仪、热机械分析仪TMA、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和热分析软件系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定义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样相对于参比物的热流速率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与差热分析法(DTA)对比DTA: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的一种技术。DSC是在DTA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DTA存在的缺点1)试样在产生热效应时,升温速率是非线性的,难以进行定量;2)试样产生热效应时,由于与参比物、环境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三者之间会发生热交换,降低了对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以上两个缺点使得差热技术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工作。故为了克服差热缺点,发展了DSC。该法对试样产生的热效应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使得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无温差、无热交换,试样升温速度始终跟随炉温线性升温,测量灵敏度和精度大有提高。DSC与DTA测定原理的不同DSC是在控制温度变化情况下,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与参比物间温差为零所需供给的热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扫描曲线。DTA是测量T-T的关系,而DSC是保持T=0,测定H-T的关系。两者最大的差别是DTA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而DSC的结果可用于定量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曲线与差热分析基本相同,但定量更准确、可靠。DTA图中,温度上升曲线的斜率由于试样的吸热或放热而产生扰乱,而DSC曲线却不受干扰,且峰形更规整(曲线上的三个吸热峰分别是CuSO4·5H2O失去2分子、2分子和1分子水形成的)。DSC曲线DTA,DSC在被运用时,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效应,在差热曲线上会出现吸热峰或放热峰。试样发生力学状态变化时(例如由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虽无吸热或放热现象,但比热有突变,表现在差热曲线上是基线的突然变动。试样内部这些热效应均可用DTA,DSC进行检测,发生的热效应大致可归纳为:(1)吸热反应。如结晶、蒸发、升华、化学吸附、脱结晶水、二次相变(如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气态还原等。(2)放热反应。如气体吸附、氧化降解、气态氧化(燃烧)、爆炸、再结晶等。(3)可能发生的放热或吸热反应。结晶形态的转变、化学分解、氧化还原反应、固态反应等。

最近更新

浙江省纺织产业价值链提升路径研究 2页

沟通的方法读后感 25页

高温应急演练方案 8页

《糖尿病课件精》课件2 65页

《细胞生物学进展》课件 56页

一种倒u字形花环工艺茶造型的生产方法 4页

洪崖文化公园环境设施设计 2页

一种即时通讯用户主面板好友分组的排列定制方.. 12页

一种含有抗病毒中草药泥鳅饲料的配方及其制备.. 10页

泗滨砭石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2页

四年级上册英语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人教 8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三章同步练习:轴对称单元测试.. 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49 苏教版(.. 5页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研究 2页

汽车备件区域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页

江西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 2页

江南园林“借景”法则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的运.. 2页

文化用品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32页

玻璃钢制品制作规范 26页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 12页

扬州市小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9页

最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 63页

CN110841489A-一种新型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8页

合伙人合作协议范本(合伙人合作协议书免费下载.. 8页

卫健局2022年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5则范文正.. 47页

2020年无齿锯 17页

《企业印章备案表》模板范文 1页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