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doc

上传人:1529039003 2014/2/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的伟大实践中,所凝铸的一种崇高伟大精神。在大学生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以此为契机。丰富教育内容,赋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创新教育形式与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警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把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引向深入。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8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精辟地揭示了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不久,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要求,要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高校积极宣传和学习抗震英模事迹,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精神。以此为契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必将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审时度势,丰富教育内容,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赋予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极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地震灾害。长城内外、大江南北56个民族组成的13亿炎黄子孙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和衷共济,全力援助灾区的友爱奉献真情,灾区人民在无情的灾难中自救和互救中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和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情,以及无数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救援人员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人道大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所爆发出的生生不息、无往不胜的凝聚力。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等斗争之后的民族精神的又一次传承与焕发,是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凝结与深化,它作为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在当今生动的体现。赋予了民族精神以全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人民是民族精神的创造者,也是民族精神的被熏陶者。抗震救灾充分展露了中华民族神奇无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了中国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鼓舞和激励着全中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进。
充分利用抗震救灾在全国所营造的团结奋发的气势和氛围,抓住有利时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大学生中宣传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让他们在对党中央卓有成效的坚强领导,总理亲临一线指挥救援、慰问和鼓舞灾区人民所展示出的“全心全意爱人民,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执政为民”理念的认识中,增强对党的信任和对国家的忠诚;在对抗震救灾过程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共克困难所昭彰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体认中,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热爱和拥护;在对灾区受困同胞所表现的挑战生命极限的不息精神和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而宁肯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思考中,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和感悟人生的价值真谛。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