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

上传人:小枷 2019/11/16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岐山县二00七年二代黏虫偏重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sp.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岐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容摘要:2007年,岐山县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较常年偏重发生。本文通过对发生特点、虫口基数和气候、栽培等因素的分析,得出6月份降雨充足和田间秸秆残留量较高是造成二代黏虫幼虫较常年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6月份应加强测报和普查,警惕二代黏虫暴发为害;免耕田应积极落实黏虫防治等配套措施;黏虫防治可结合玉米田化学除草一并进行等测防对策。主题词:岐山黏虫夏玉米发生原因浅析黏虫(Psudaletia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夜盗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的“暴发性”害虫。该虫在岐山县一年发生3代,以二代黏虫幼虫危害最重。二代黏虫幼虫取食夏播玉米,轻者使玉米叶片形成空洞、缺刻,植株长势减弱,重者将绿色部分掠食一空,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近年,黏虫在岐山县呈轻度发生,未造成较大损失。12007年二代黏虫幼虫发生概况2发生特点`6月29日-7月1日;益店镇、故郡乡、凤鸣镇、雍川镇次之,在7月3日—7月7日;蔡家坡镇发生较晚,在7月7日—7月9日。盛发期的出现有从东北向西南发展的方向趋势。3原因分析表一麦田一代幼虫发生量与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发生量年份麦田一代幼虫发生量(亩虫量,头)较平均+-(%)玉米田二代幼虫发生量(百株虫量,头)较平均+-(%)2001未发现-100-2002未发现-100+2003-+2004+309-+24002006--2007-+-27日,玉米田二代幼虫调查期为历年发生高峰期。气象因素根据虫口基数分析结果,我们对一代成虫产卵和二代卵孵化的关键时期——6月份的气象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从气象资料(表二)中可以看出,2007年6月份降雨充足,%;℃%,属正常略偏低。向上追溯,近年发生程度最为接近的2002年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且年度间降雨变幅较大,在平均值+%与—.9%与—%之间。结合黏虫的发育条件:成虫产卵适温15—30℃,最适温19—22℃,适温范围内产卵量、孵化率及幼虫成活率均随湿度提高而增加,可断定,6月份的充足降雨是2007年二代黏虫幼虫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充足的雨量,一是增加了空气中的下沉气流,使成虫迁飞变缓,产卵期相对加长,卵量增加;二是绝对有效地提升了空气和田间的相对湿度(2007年6月份岐山县相对湿度61%,高出常年平均个百分点),使黏虫的各项发育指标提高。京当、青化等乡镇由于小麦灌浆水和玉米保苗水面积较大,田间湿度较其它乡镇更高,重发现象也就更为普遍和严重。表二6月份气象资料年份降雨量(mm)较平均±(%)平均气温(℃)较平均±(%),种植品种与往年基本相同,但种植方式略有不同。全县免耕种植万亩较去年增加了万亩,为近年最高。机械硬茬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