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林寻稳先生访谈录(汇总).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寻稳先生访谈录(汇总).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寻稳先生访谈录(汇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编者按语:林寻稳先生1942年生,广东揭阳人,高级美术师。广东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现为现任揭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广东省省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著有《林寻稳国画选集》等作品集,其作品多次在海内外获奖。林寻稳先生的国画、书法及舞台设计均有很高的造诣,为此《紫峰艺苑》对先生做了专访,以飨读者。访谈中,林先生语言质朴无华、思维敏捷、谈锋甚健,广泛涉及了艺术历程、审美追求、生活与艺术之关系等多个方面内容,在娓娓而谈中表现先生独到而深刻的思想,相信读者会在这次愉快的阅读中体验到先生的亲和力及人格的魅力。作为生活表征的艺术——林寻稳先生访谈录访谈时间:二○一○年五月一日访谈地点:揭阳·进贤楼谢伯开:林主席,我们知道你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已经四十年时间,您不仅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舞台设计专家,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探讨。1999年,你还被揭阳市授予“第三批优秀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相信这是社会对你肯定和认可。今天,《紫峰艺苑》杂志拟对你做一个专访,请你就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有关的一些相关问题做一个访谈。林寻稳:好的,其实我现在也还是在探讨学习,其中有一些个人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欧俊勇:林老师,中国历来讲究师承传统,几乎所有杰出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师承的过程,不知道在您的艺术生涯中谁对您影响最深?1林寻稳:我自幼对中国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老师对我都有极大地帮助,包括后来到香港东南亚一带拜访一些画坛名宿,他们的艺术思想都对我产生过影响。中学时期我的启蒙老师是新华中学洪自强老师,洪老师的素描有很高的造诣;后来在文化馆工作,陈胜老师、黄志老师都是辅导我技巧创作比较直接的老师;传统国画主要还是刘昌潮老师和林受益老师的指导,然后结合自学研究。揭阳好多老一辈画家都是给我很大的支持、帮助。谢伯开:这些先辈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美学思潮是分不开的。林寻稳:对,这种“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他们作品的重要特色,而且对我影响是很深的。高中毕业后,我年以业余作者的身份参加创作,题材选择上也基本来源于生活场景,1963年第一件国画作品《传经》在汕头地区美展获奖,1964年获得的省奖,1965年国画《传经》入选全国工农业余美术作展览,并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1972、1973参加省展的等作品也都是这一路子的题材。80年代末开始,我在桂林、黄山、武夷山等地方写生,更能体验到这一点。欧俊勇:林老师,在我的直观感觉里,您花鸟题材和人物题材的国画作品中,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应该和您对“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美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林寻稳:是的,在我看来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当然,这和传统艺术观中的“师法自然”是相互阐释的,都强调直接表现原始、自然事物的乐趣。但是艺术要高于生活,再现生活,中国传统绘画崇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里说的“造化”是指作为世界本体的自然,师“造化”,就是师法造化之功及其创造天地万物的宇宙精神;这里说的“心源”,是指与道合一的思想与情感,也就是得“道”的心灵状态。“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才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创造出美的艺术。大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