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5
文档名称:

动物疫病的检疫.ppt

格式:ppt   页数:1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物疫病的检疫.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物疫病的检疫.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食品的安全日益重视。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为提高动物产品的检疫质量,农业部提出“四个到位”,人员到位是重要内容之一。为适应检疫工作和专业技术技能鉴定的需要,我们收集了有关文字和图像资料,编制了这套以主要动物疫病防疫、检疫为内容的电子教材,探索直观教学新模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漏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类动物疫病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口、舌、唇、鼻、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破溃形成溃烂。
[病原] 病原为口蹄疫病毒,有7个主型、60多个亚型。病毒在外界的生存能力很强,耐寒,对高温、酸碱敏感。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水疱液、水疱皮、唾液、精液、乳、粪、尿、发热期的血液中。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病猪接触传染,病毒胶原颗粒也可经空气传播。
[流行特点]主要是偶蹄兽最易感,差别依次为牛、猪、羊,人对口蹄疫易感性低,仅见个别病例报告。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潜伏期和正在发病的动物。传播方式为接触性和气源性。口蹄疫传染性强,传播猛烈,季节性不强,秋末、冬春多发并流行。
[症状]典型的是发热,口腔黏膜、蹄部皮肤和乳房上出现特征性水泡,表现程度不一。幼畜常不见症状因急性心肌炎而死亡。
牛:体温高、心跳快、唾液多。1—2天后,口腔内出现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一昼夜左右水泡破裂形成烂斑,愈合后成斑痕。同时,蹄冠、蹄叉的柔软皮肤上发生水泡并很快破溃成痂。
羊:潜伏期一周左右,症状轻微,绵羊以蹄部出现黄豆粒大小的水泡为主。山羊的典型症状是蹄部少有损害,口腔黏膜出现蚕豆大的水泡很快破裂形成鲜红色烂斑。 猪: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不能站立。 [病理变化] 主要是口腔、蹄部的水泡和烂斑,心脏松软,似煮过的肉。在幼畜形成虎斑心。
[确诊和处理] 确诊和毒型鉴别要通过实验室检验。 当有疑似口蹄疫发生时诊断报告的基本程序是:发现者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由上级指定的专家通过现场诊断若确定为疑似的,由当地政府采取必要的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采取病料在24 小时之内送省有关部门进行确诊,确定为口蹄疫时,要对疫点(区)的病畜和同群畜进行捕杀;疫区解除封锁的时间,是在最后一头病畜急宰后14天,并经过全面消毒。捕杀的肉尸按有关规定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便报告传播有关疫情的报导。本病目前主要靠防、检、消、堵、处等综合措施控制。
二、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上以蹄部、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发生水泡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极为相似,牛、羊等家畜不发病。 [流行特点] 在自然流行中,本病仅发于猪,密度越高发病越多,分散饲养的很少流行。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症状] 典型的病猪常见主趾和跗趾的蹄冠上有特征性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病变严重时蹄壳脱落,行走困难,卧地不起。有时在鼻端、舌面上也形成水泡或烂斑。 [确诊和处理] 猪水泡病的确诊要在实验室进行。检疫时,若发现可疑病例,应严格隔离消毒,经诊断确定为本病时,立即封锁,并上报有关部门,就地对全群猪作捕杀销毁处理。捕杀后对尸体、被污染的场地和猪场喷洒1%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对尸体及组织块进行销毁处理。
三、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疫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的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 [流行特点] 该病仅发于猪,猪群感染后首先发病的个别猪常呈最急性经过,随发的主要呈急性经过,1—3周内达到流行高峰,以后渐为亚急性。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常发区的猪有一定的免疫性,其发病和死亡率较低。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带毒猪及其产品,人和其他动物也能机械地传播病毒。感染门户是扁桃体或呼吸道,也可通过皮肤或伤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