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宗教资本:从布迪厄到斯达克①宗教资本:从布迪厄到斯达克?泰瑞?雷【专题名称】宗教【专题号】B9【复印期号】2010年04期【原文出处】《世界宗教文化》(京)2010年2期第14,20页【英文标题】ReligiousCapital:FromBourdieutoStark【内容提要】“宗教资本”概念对理性选择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宗教资本”的诸多定义却常常模糊不清,或脱离于其所源出的知识构架。关于“宗教资本”概念,有两种相互独立发展的理论:其一大致属于欧洲,源自韦伯和布迪厄的研究;其二大致属于美国,源自艾纳孔和斯达克的研究。泰瑞?雷对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进而厘清其理论谱系,仔细考察了宗教资本概念及其衍生概念“灵性资本”的应用和批评,并提出了两个具有独创性的修正概念(“制度宗教资本”和“民间宗教资本”),以此解决宗教资本概念在学术著作和文章中所出现的问题。【关键词】宗教资本/理性选择/宗教市场/制度宗教资本/民间宗教资本EE21UU8381854泰瑞?雷(TerryRey)是美国天普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非洲历史、人类学以及非洲犹太人宗教。并十分关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著作和影响。泰瑞?雷在《何谓宗教资本》一文中对“宗教资本”概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梳理了欧陆与美国学者在这一概念上的理论分歧,并提出修正性的理论建议。泰瑞?雷指出,斯达克及其同事热衷于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使用“宗教市场论”,然而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宗教市场论范式的分析能力固然十分引人注目,但是人们信仰宗教的个人动机和意愿,并不如“理性选择者”所认为的那样,可以做理性计算。个人宗教行为更多地受制于传统、社会化和神秘主义的影响,而非由成本/收益分析的标准评估特性所决定。但是,泰瑞?雷也不认同宗教经济理论的主要批评者布鲁斯(SteveBruce)的观点,布鲁斯认为该理论“不可救药”,只不过是“一小撮美国宗教社会学家的邪恶势力”。泰瑞?雷认为宗教理性选择理论固然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但却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黑格尔式的反题,对其进行吸收、更正和扩展,进而构建出更充实的综合理论,解释人们缘何信仰和实践宗教。为此,泰瑞?雷以韦伯关于宗教需求的讨论为根基,融入布迪厄(PierreBourdieu)的重要概念“惯习”(habitus),围绕着宗教经济理论以及布鲁斯和罗伯逊(RolandRobertson)对该理论的正当批评进行了认真分析。宗教资本概念的理论分歧尽管宗教理性选择论学者在经济社会场域以外的研究中经常使用“资本”、“市场”、“利益”、“消费者”、“利润”之类的经济学术语(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布迪厄)、尽管布迪厄同他们一样,也将竞争视为宗教场域或宗教市场的不可分割的本质,但是前者仍然极力避免引用后者。宗教理性选择理论的拥护者似乎也意识到,不加分别地大量引用“神圣”的布迪厄是不明智的,因为布迪厄坚信个体选择不具有根本的主观性和自由性,而这正是理性选择理论“范式”的根基。事实上,布迪厄提出惯习(habitus)这一至关重要的概念,正是为了摧毁作为理性选择理论根基的主观性假设:“因此,惯习理论不认为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清晰的意图,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学术幻觉;惯习理论反对当时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新边际主义经济学,因为该理论毫无批判地采纳了行为主义哲学;惯习理论的根本功用就是强调人类的行为原则是实践,而非理性计算。”罗伯逊则不无裨益地指出,虽然众多学者指责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带有结构主义理论固有的僵硬性,但该理论可以矫正宗教理性选择理论“消费者的限制因素完全缺失”的缺点。布迪厄的理论使问题转向“环境如何形成主体选择”,而这一选择并非完全是个人的和主观的,也并非纯粹是环境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尽管布迪厄认为对于宗教行为和形式的产生,后者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前者。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艾纳孔(one)与其他学者联合撰写文章,总结不断出现的有关“灵性资本(spiritualcapital)”的论述。艾纳孔在文章中声称,自己在1984年芝加哥大学的学位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宗教资本”这一更早的与“灵性资本”相关的概念?。然而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布迪厄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其著名的宗教学论文《宗教场域的起源和结构》中使用了这一术语。尽管如此,这仍是个可以理解的失误,因为1984年的艾纳孔可能只是未曾注意到布迪厄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布迪厄于1971年撰写了这篇论述“宗教场域”的论文,随后被广泛引用,但直到1991年才被译为英文。然而,主流的美国宗教经济学者在2003年仍然没有意识到,或者是故意忽视布迪厄对该术语的更早使用,这十分令人费解。正如马杜罗(OttoMaduro)指出,“许多从事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的美国专家几乎完全不了解”布迪厄的研究工作,而后者却在其它地方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欧洲和美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