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排水坡度规范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排水坡度规范模板.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2/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排水坡度规范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排水坡度规范坡度3%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 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道路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L≤200m≤5L≤600m 非机动车道≥≤L≤50m≤2L≤100m 步行道≥≤≤4 注:L为坡长(m)。,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主要道路宜平缓; ,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3322有出入口-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22围墙面向道路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九竖向,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 广场兼停车场~ 室外场地: 1、儿童游戏场~ 2、运动场~ 3、杂用场地~ 绿地~ 湿陷性黄土地面~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避免土壤受冲刷;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 (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  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二、%,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规划地面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        10仓储用地        10铁路用地0           2港口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