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0
文档名称:

中学物理实验手册ts004098.pdf.pdf

格式:pdf   页数:8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学物理实验手册ts004098.pdf.pdf

上传人:755273190 2016/2/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学物理实验手册ts004098.pdf.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序言有幸捷足先登,阅读了本书的部分内容后,不禁使我回想起在清华读书时聆听吴有训先生讲课的情景。吴先生那一次讲的是“振动和共振”。他在大课堂里拉了一根很长的绳子,在绳上等距离地垂下8根短线,每根短线都一样长且在绳下端各系着一个用过的大号干电池。他讲了一段课后,即作表演。首先在横线垂直方向推动第一节干电池,让第一节干电池作单摆运动;不一会儿这个摆动逐渐减弱下来,而第二节干电池却开始摆动起来,以后第三、四节干电池也随之先后摆动起来。这个实验用的是最普通的器材,它却非常生动地显示了简谐振动和共振现象。它形象地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清晰明了的印象。这虽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有了不少进步,各地也都在搞教育改革。但相对而言,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实验仍然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我国中学生代表队近几年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有部分学生的实验考试成绩相对理论考试成绩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我们中学物理课中的实验训练还有待加强。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经常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我们当年在清华读书的同学,常常看见一位老师,身穿粗布工作服,时而用锯子、斧头加工器材,时而用氢、氧吹管拉制玻璃器材和石英丝等。他就是上面提到的国内外有名的吴有训教授。历来成功的科学巨匠,都是亲自制作实验仪器的。吴先生经常告诫我们,要锻炼自己动手的本领,他说:“实验物理的学****要从使用螺丝刀开始。”他为物理系开设了“实验技术”选修课,还要求物理系的学生读一些工学院的课程,如制图、车、钳工工艺等。这些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和工作,起了很大、很好的作用。1937年,我的同学钱三强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约里奥·居里夫妇共作原子核物理研究。约里奥的动手能力很强,自己会上车床。有一天,约里奥问钱三强:“你会不会金工?”钱三强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会一点。”钱的这一本领还是在清华大学金工学****课上学到的,这一下正好用上了。1948年钱三强回国后,也同样鼓励年轻人要勤于动手,能自己制作仪器设备。这本《中学物理实验大全》共收集了近四百个实验,每一个实验中还汇集了好几种方法。作者都是长年工作在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有经验的老师。他们总结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将自己平时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实验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交流,应该是一件很有益的工作。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对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水平起一点作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作出一点贡献。王淦昌编者的话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工作者,要想在物理学的领域中有所收获,没有良好的实验基础是难以想象的。近年来,这个观念已被广大中学教师所接受,并逐步付之于行动。但毋庸讳言,实验教学仍然是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它在物理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仍然是很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除了考试制度的局限和不少地区的学校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等客观原因外,尚有不少中学物理教师和实验员还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不论在实验素养、动手能力诸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国中学物理教学这一基本现状出发,为了尽快地提高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水平,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学物理实验大全》。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上:一、提高教师的实验素养。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实验误差理论的基础知识及其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用误差理论来指导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实践逐步提高教师实验素质。二、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本书对一系列重要的学生实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以求确定最优的实验方案,改进操作方法,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价。本书还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将广大中学教师中的优秀实验发掘出来,推广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写作前期进行了广泛的征集优秀实验方案的工作。最后被录用稿件的作者多达三百名,作品由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省市的大中院校教师撰写。为了确保实验原理的正确无误和操作方法的切实可行,本书所有实验都经过严格的审查。由编委和上海市物理实验开展得较好的南洋模范中学、控江中学、市北中学、金山县中等学校物理教研室的老师分块分段进行初审,主编复审,最后由上述各校对部分实验进行验证。本书主编:杨介信、张大同。本书编委:杨介信、张大同、唐一鸣、贾克钧。本书基础篇作者:杨介信、张大同、杨大光、陈永春。本书实验篇中的内容除了征集的优秀稿件外,其余的由张大同、唐一鸣、贾克钧分工撰写,并由他们三人对全篇分段进行统稿。本篇作者姓名的排列是按文章出现的先后为依据的,参加本篇编写的作者有:张大同、刘孝铨、冷跃翔、龚惠谟、庄起黎、何祥水、倪福海、张溶菁、虞关忠、杨介信、吴景辉、王树、刘炳、杨士凤、贺承德、唐一鸣、朱佩明、忻贤光、华德尧、陈适、朱寿泉、盛焕芳、徐自尧、张大有、高国强、张静可、袁哲诚、潘志钧、吴家伟、戴振邦、曹栽源、陈光明、张善贤、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