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doc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2020/2/18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教育界对此问题如此看重,可归因于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近年来轰轰烈烈举行的教育改革,改革似乎对教育理论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呼唤;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与推广,使得一线教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教育理论。但是教师花费精力接受理论之后,突然意识到理论的“魅力”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或者说,从前对于教育理论的期望一下破灭了,因为,他们觉得那些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他们的“土办法”好使。这就对教育理论的权威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处理好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百家争鸣”的关系说及评述   (一)直接指导说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一种对教育实践具体操作与原则的有效性指导。其主要表现在:教育理论能在具体操作上对教育实践进行指导。有论者认为,和工程学理论和医学理论一样,教育理论是一种实用理论,其功能正在于指导教育实践,并对教育实践提出处方或建议。更进一步,有论者认为,理论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即“理论是一组逻辑地联系着的假设,是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由此得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本质规律的反映,是可以对教育实践提供某种确定性的方案,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产生效果,同时启发实践者进行反思,增强其实践理性的能力并进行理性实践。这不仅仅是教育理论者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所持的一种观点,也是多数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理论理应像数学公式一般,能够直接使用并得出正确结果。   我认为教育理论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是以西方近代哲学本体论思想为依据而提出的观点。之所以说“直接指导说”是建立在本体论之上,是因为该观点认为:教育理论是从“复杂的、多变的、众多的”教育事实中抽离出“共性的、普遍的”教育规律,继而直接用于指导教育实践。这无疑与本体论中“从多中追求一,从变中追求不变,从现象中追求本质”的逻辑思维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是,我们理应认识到,西方近代哲学是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建立的,自然科学所涉及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的对象是物,物具有客观性、抽象不变性、被动性、可测量性、可重复性,这就使得自然科学理论的可重复使用,并保证其得到所希冀的结果。然而教育理论所涉及的是人与人的活动与关系,人不同于物,人不是一种“现成性”存在,人是一种“未完成”的、“未确定”的“动物”。这也就是说,人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人又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多样性、主观能动性。以某种固定的理论指导已经发生变化的环境中的人,就不可能起到相应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教育理论无价值吗?不是这样的。教育学理论的确可以从教育实践中找到的一些基本规律,但是教育理论无法对每一个具体情景下的教育实践过程有一个清晰地描述,也不能提出确定性的方案。也就是说,教育理论的固定性与教育实践的变化多端是其矛盾的焦点之一,教育理论无法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者在具体的情景下的具体教育实践。如果将教育理论生拉硬套地应用于教育实践就会出现的“无效”结果。因此,我所质疑的是“直接指导说”中的“直接”二字。   (二)中介说   教育中介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教育中介思维、教育中间理论、教育中介机构。三种教育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