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服务。二、教材分析:《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爱和奉献”篇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形象活泼,语言简洁,插图生动传神,富有儿童情趣。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根据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的课堂形式。四、教学目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课文中的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学会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六、教学策略与手段:运用教学模式二,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手段;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画面,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七、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制作课件表现文本内容、动物头饰。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中小动物的本领。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提前载一棵树,记住栽树的过程。教学用具:课文中小动物的头饰、教学挂图。八、课时安排:两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猜谜语导入。2、揭示课题。指名读题。3、齐读课题。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二、初读指导1、看图读故事开头和结尾。(1)看图读开头。A看投影1,点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B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C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指导感情朗读。分组读,表演。(2)看图读结尾。A看投影2,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B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