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凡、宁静而单纯的农民赞歌——浅析米勒笔下的农民形象摘要:米勒,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之一,也是巴比松画派画家之一。提起他,人们立刻就会想起他塑造的那些深入人心的农民形象,这些农民形象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影响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米勒,用他朴实的画笔谱写着一曲曲农民的赞歌。关键词:米勒、现实主义、农民形象相对于生活在变动不居、纷繁杂乱的当今世界的现代人来说,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单纯而宁静”的时代了。巴比松画派就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他们不愿遵从追求理想美的、模仿前代大师的、崇高而雅致的风格,他们接近生活,描述眼见的平凡生活中的事物,形成一种民主主义思潮。米勒,作为其中的一员,更是将这种思潮发展继承,谱写出一曲曲朴实、宁静的农民赞歌。米勒(1814-1875)是法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是法国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们将他与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和法国的普桑相提并论,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表现法国农民的真实面目——那些善良、最地道、最贫困,又富有忍耐和牺牲精神,在整个法国大地上耕耘伟大而纯真的劳动者。米勒是以农民的身份在画农民,他说:“我是农民中的农民。”他用质朴的现实主义绘画语言描绘着农民。米勒丝毫不加修饰地描绘农民,描写他们承受着的劳累和背负着的重压,像牲口那样弯着腰在大地上劳动。米勒表现这着农民这种劳动的痛苦,他没有像以前的画家那样,把苦难看作是一种丑恶与不愉快的事,诅咒它,掩饰它,忘记它,从而一味地在艺术中追求快乐和向往。米勒的画像忠实的教徒那样,如实地表现劳动的痛苦,并在这种严肃的痛苦中,表现生活的全部的诗意和美。这里没有修饰、没有沮丧、没有抗议、也没有向往,只有默默的面对只有对生活本来样子的认可,甚至是爱。他说:“欢乐的一面从不在我面前出现,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从未见过它,我所知道的最愉快的事情就是静谧和沉默……”米勒认为:“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当它表现穷人的痛苦时,并不是在向富人阶级煽起仇恨。”这是米勒的灵魂。米勒并不是那些富有的艺术家,冷静而以旁观者的姿态观察和描写农民,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一个农民,并且永远都是”。他自己就是农民,他一生都在农田里劳作,一生都忍受着苦难和贫穷。米勒是真正的农民,是他第一个真正改变了农民在绘画中的形象和地位,他是如此真诚地描绘在田间劳作的农民。1850年他向沙龙送去了他的《播种者》和《梱干草者》。米勒认为,脚踏实地地劳动者的农民形象,本身就是美的,他应该老老实实地描绘他们,而“决不做把农民的模样加以美化的蠢事”。他的这种观念的成功的代表作,也该属他的《拾穗者》和《播种者》了。《拾穗者》描绘的是农村收获的情景:“画的主体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的麦垛。这三个农妇都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她们体态健硕,既不美丽也不优雅,她们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米勒说,他热衷于表现那种“不说道理而充满生命的人物,不叫不喊而强于忍从,未尝敢追寻那意义而紧握着人生定规的人物”。三个农妇的描绘毫无夸张和做作,极为平易和贴近生活,没有呐喊,没有喧嚣,却又有着一种发自大地的呼喊。《播种者》,一幅极为朴实的作品。“前景中一个播种者的农民顶天立地,占据着几乎整个画面,背景被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只画了远处地平线上一个扶犁的农夫。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