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基层烛光亦艳丽——孔孟之乡基层园丁教学点滴素描(马继东).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基层烛光亦艳丽——孔孟之乡基层园丁教学点滴素描(马继东).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0/4/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层烛光亦艳丽——孔孟之乡基层园丁教学点滴素描(马继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层烛光亦艳丽——孔孟之乡基层园丁教学点滴素描(马继东)关键词:记忆感悟耕耘新教师新理念教书育人以文励人摘要(概述):农村教师在基层,辛勤工作,敬业奉献。在“美好记忆”篇,忆起“教育浪花”,难忘由孟残疾燃起“一把火”——发起“为高墙内的亲人们进一言”活动。在“***感悟”篇,潇洒做新教师,向“无言的老师”学****搞好“嫁接”,强化自我;迈好坚实的第一步:上好“过度课”、学好汉语拼音、练****写话等;用“远程研修”浓厚氛围温暖师生关系。在“幸福耕耘”篇,学****陶行知做活教育文章;即兴发挥花絮美,借助报刊好学****等;围绕教育“大课堂”当好“土记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引言。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我自觉把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这份“职业”当成伟大的“事业”来做。我感到“温馨幸福”的同时,亦感到了“压力”。齐鲁大地上孔孟之乡的我,多年工作在基层,虽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教坛风雨路上亦有“小小的收获”。“记忆·感悟·耕耘”三篇,形成了我之“教育浪花”。这是自我人生的一个“发展阶段”、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一支S路上的“歌”、一首有待研讨的”诗”。三者达到“饱和度”乃我之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景”。至于怎样“留住记忆”、怎样“去感悟”、怎样“耕耘谋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真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呢,只有贵在坚持,努力学****和认真工作呀。在30余载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之感受颇深、感悟颇多。然而,乐在其中。上篇:美好记忆一、打开记忆的闸门1983年9月踏入教坛以来,我常年坚持在工作之余“非读即写”,不求什么名利,只求学****氛围中的“那般惬意”。我努力地学****着、锻炼着、奉献着,收获着。忆点纷至沓来。1990年,我之教育随笔《多点“将军味”好》获全国“新论语”征文“鼓励奖”(山东教育社举办);1991年,我之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一得》荣获山东教育社颁发的教学论文“二等奖”(积极参加山东省首届教学论文培训班);《让学生自己建文集的尝试》(帮助学生建起汶上二中“一片云”文学社),发表于1991年第三期《读写辅导员》后收入我任副主编之教学丛书《小学语文学****实用手册》;1992年,新闻消息《汶上二中全体教职员工集体学****毛泽东著作》见1月4日《济宁日报》三版(首篇市级报刊新闻消息);1994年,《康驿乡重教重在实处》、《汶上县康驿乡及时发放教师工资》,分别发表于9月7日《济宁日报》三版和第五期《济宁教育》;1995年,《“万村书库”帮邵庄村铺平了致富路》,11月10日荣获全国“万村书库”工程读书征文二等奖;1997年,我作为《小记者》杂志“特约编辑”,连续图文并茂宣传了康驿中心小学、王堂小学和麻窝学组;1998年4月,我应邀去北京参加了“国民素质与文化建设研讨会”,当时提交的7万余字报告文学作品《乡党委书记》(主人公系原汶上县康驿乡党委书记、现任济宁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信登攀)被专家学者评审为“一等奖”(亦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还在第九期《山东文学》杂志“纪实文学”栏目以《康驿热土上的“新田园诗”》为题节选发表);1999年,我兼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鲁西南工作部记者编辑时,在8月12日《市场报》(鲁西南特刊)集中发表了《济宁市委党校工作组为玉皇庙村办实事》、《小邵小学好风光》等三组10篇稿件;《康驿镇设立教育基金会》,我先后在1999年3月16日《济宁日报》三版和2001年3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