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
批准号:D/2011/02/204
“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李震
一、课题申报和开题论证活动情况
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申报的“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课题已获准立项,批准号为:D/2011/02/204。
为了进一步明确课题实施的目标和方向、细化实施的内容、完善课题计划,按期获得研究成果,连云港市教科所于2012年3月22日在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
参加课题开题论证的特聘专家有连云港师专科技处处长、教授刘爱琳,连云港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孙朝仁,连云港市教科所副所长、《连云港教育》责任副主编王恒俭,连云港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刘俊利,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学术部处长、特级教师孙运利等。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课题开题论证会。
课题主持人向各位专家报告了课题论证的基本情况。
专家们认为:课题设计科学规范,研究路径和研究目标非常明确;观点新颖,很有价值;文献综述,视野开阔。
专家们提出修改建议:一是在学生审美追求设计上,境界需要再拓展;二是文献综述中对“文献”的选择使用,要注意确认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慎用“网络文献”;三是概念界定,要从最后一个中心词前推,逐次界定,最后要把整个题目作出界定;四是文献综述后最好要有段简评,并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主持人根据专家意见,对课题进行了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文献综述方面对所采用文献进一步斟酌,对部分文献作了更换;二是在文献综述后进行了适当评析,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增加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部分;三是在概念界定上对课题名称研究的范围作了界说,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范围。
二、课题立项论证前和申报期间的研究情况
本人在进入新世纪后深刻地感受到社会转型的新鲜的生命气息,教育和教学更多地关注个体生命的质量,不断地拓展生命的存在空间,促进个体生命的成长,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学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这一命题,从“生命化”的高度从事中学语文教育事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追求和生命的丰富,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多年来,本人和团队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语文学习心理特点、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写作教学规律,先后出版了《与生命对话》《李震讲语文》《教与学整体设计》《情趣读写》等专著编著,发表了《中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研究》《引读教学实验报告》《语文课堂:享受语言文字的生命阳光》等论文。《语文生命化课堂研究》于2011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省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市特等奖。
课题主持人于2011年8月始即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取得了两方面成果。一是完成了长篇论文《对语文“生命化课堂”的理性叩问》,对生命化课题之“内涵”“理论基础”“教育理念”“课程特征”“价值取向”“课堂文化”“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思维取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作了全方位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发表在刚刚出版的《江苏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二是完成了长篇论文《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