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康复治疗时机和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在木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划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早期康复组和恢复康复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入院期间做1次评定,接受1个月康复训练后再做评定。结果1个月的康复治疗后,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恢复期康复组要高,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卩〈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让患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获得最大发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动脉管腔闭塞、狭窄。由此会造成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坏死。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患者偏身麻木、偏瘫、讲话不清楚[1]。该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威胁到了人们身体健康。对脑梗死偏瘫进行康复治疗,需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将2013年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划分为三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效果。现将实际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在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都是第一次发病,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溶栓治疗。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三组,对照组为发病后1d内就诊,共有18例,有8例男性和10例女性,为50〜69岁的年龄阶段,平均年龄(±)岁;早期康复组有21例,有12例男性和9例女性,为51〜68岁的年龄阶段,平均年龄在(±)岁;恢复康复组有21例,有13例男性和8例女性,为51〜68岁的年龄阶段,平均年龄在(±)岁。早期康复组入院3d内康复训练,恢复康复组入院3d后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训练。三组患者的瘫痪程度、病情诊断、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但存在可比性,(P>)o1・2康复方法早期康复组和恢复康复组的康复方法包括摆正肢体、床体转换、物理治疗、针刺治疗、平衡训练、ADL训练和步行训练。患者要保持止确的肢体摆放,将患肢处在功能位上。患者上肢伸展,下肢屈曲,避免出现关节痉挛;床体转换中,患者翻身1次/2ho体位转换可避免深静脉血栓、压疮的形成;物理治疗屮,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患肢做好按摩,一次30min,2次/d。对部分患者可进行中频脉冲治疗,1次/d,—次30min。患者还要定期做意识运动,以健肢做患肢运动;针刺治疗时,上肢针刺曲池、肩舗、外关、手三里、养老、合谷。下肢针刺风市、环跳、悬钟、足二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解溪[2]。面瘫针刺下关、颊车、地仓等穴。针灸1次/d,并留针30inim平衡训练是让患者进行坐位和站立的平衡;ADL训练包括患者进餐、穿衣、洗刷等训练;步行训练是指患者肌力恢复之后,下床步行。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站立,并注意步态过渡训练,适当辅助器械。—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该评定表为100分的评分。重度损伤为50分之下,明显损伤为50~85分,屮度损伤为85~95分,而轻度损伤为95~99分。,满分为100分。生活基本自理在60分之上,中度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