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二、设计思想《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针对这一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数学试验法和小组探究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做两个实验强调体积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橡皮、文具盒、书包的大小,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从而引入“体积”概念。再通过两个长方体大小的比较,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具、模型、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晰的表象。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在学生的眼里数学课显得枯燥无味,为了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乌鸦喝水”的课件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要求”和一些练习题用幻灯片出示,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气息,又节省了不少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玻璃杯2个、大小不同的鹅卵石几块、大小不等的木块、沙子、粉笔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各1个,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三棱架1个。七、教学过程(一)建立体积概念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注意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现象?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2、动手实验引出概念教师演示实验师:石头真的占据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结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使学生明确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2)学生分组实验师:那么在杯子里放入一个大物体和一个小物体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下面大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实验。(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读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小组汇报结果。(3)引出体积概念师:同学们,请大家把书包从抽屉里拿出来,用手在抽屉里摸一摸,左右活动活动,说说有什么感觉?生摸并说感觉。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活动活动,现在又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教师指出:像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让学生进行辩论。课件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后,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