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的探讨.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6/10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相关性的探讨(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古交030200)【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颈部血管MRA检查,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化验,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程度,回顾性地总结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彩色多普勒;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072-02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因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血管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故称腔隙性脑梗死。主要累及的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脑桥[1]。梗死灶直径小于20mm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坏死组织被吸收后,可残留小囊腔。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半数以上有高血压病史,突然或逐渐起病,通常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可分为单纯运动型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计运动性轻偏瘫,,感觉运动性卒中,辅助检查:头颅CT示:基底节区、皮质下白质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长方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无占位效应。头颅MRI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腔隙性梗死病灶。预后好,致残、致死率较低,复发率高。成年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腔隙性脑梗死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30%。在西方国家,因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占19%〜35%⑵,而我国这个目前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的调查。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研究这个项目。我科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已经成为一个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如颈动脉内膜的增厚,血管粥样硬化程度,伴或不伴斑块形成,管腔是否狭窄,从而总结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所以对颈动脉彩超的检查,了解颈部血管的粥样硬化程度,对腔隙性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很重要,尤其是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对评估再发脑梗死的可能性有重要意义。〜2015年在古交矿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腔隙性梗死的病例5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4例,年龄38岁〜79岁之间,。、颈部血管MRA检查、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化验,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的1例,有斑块无狭窄的5例,轻度狭窄(〈50%)的5例,中度狭窄(50%.70%)9例,重度狭窄(70%〜99%)的36例。<=ITM<,ITM>=[3]。狭窄程度评价标准:轻度狭窄:管腔狭窄0〜29%;中度狭窄:管腔狭窄30〜69%;重度狭窄:管腔狭窄达70%以上;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45例,胆固醇增高的9例,正常的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