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德高业精风正纪严
高校师德,即与高校教师行业和岗位的社会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就像医德、艺德、商业道德、体育道德一样,都是职业道德的一个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赋予了比其它行业甚至比其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高的道德标准,也为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提供了价值尺度和行为依据。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关师德的论述很多,其中包含着一些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益的东西。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都有师德的含义在内。《吕氏春秋》提出的“视徒如已,反已以教”明确地主张教师要热爱学生,形成“师徒同体”的融洽关系。唐代的韩愈在著名的《师说》中比较全面地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并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意是说凡是得到学问的地方就可作为老师来敬重。反过来说,不能尽到教师职责的就难以让人作为老师来敬重了。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要求学校“必选实有道德之人,使为学官”。另一理学家王守仁也反对对待学生“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以上这些都可以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高校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加强师德建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一是要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这是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因为她是智慧的使者,文明的桥梁,心灵的火炬,人格的重要来源。所以,作为青年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就要培养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是要关心学生、诲人不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心灵的体现。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心中有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爱成绩好的学生不难做到,但真正富有爱心的老师是连成绩差的学生一起爱的。这爱是阳光普照的爱,是不留死角的爱。”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要严慈并济。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就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要尊重个性,“看人下剪”。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切实注意研究学生的内在感受,强调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认同度。一个善思的老师可以带动一群善思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该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知识,他应该设法开启学生的智慧。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主要规范之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师要想提高业务能力,在学术上有所造诣,不误人子弟,必须要坚持认真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