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八十年代的两次大裁军.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十年代的两次大裁军.docx

上传人:1762389**** 2020/7/12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十年代的两次大裁军.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十年代的两次大裁军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党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服从这一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了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当时的国际战略格局,对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发展前景做出了新判断,提出了世界战争有可能避免的论断,并据此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在80年代前期,中国军队结束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在1980年至1982年、1985年至1986年进行了两次减少军队员额都超过百万人的大裁军,从而大幅减少了国防费在国民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军队数量过于膨胀,邓小平强调要把军队搞精干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后,为了集中财力保障经济建设,必须解决国防费比例过高、军队员额过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自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将战争危险估计得过于严重,加上周边安全环境恶化,军队员额在50年代末期的240余万人的基点上不断提升,至1965年突破500万人,至1969年达到631万人,至1975年有640万人(不包括军费开支的基建工程兵23万人)。为了保障军队的“人头费”和建设庞大而又封闭的军工体系,国家财政支出的1/6左右用于直接军费,如果再加上国防工业建设和民防事业,这一比例高达国家财政支出的1/4。早在1975年,邓小平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时就提出要“消肿”,认为“我们搞编制,就是整肿字”。同年中央军委通过的精简方案,曾决定将军队员额裁减至450万人。后因“批邓”的影响以及对国际战略形势的认识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军队的精简方案没有得到全面执行。至1979年,全军还有590万人,同年直接军费开支达222亿元(按当时的汇率折算为160亿美元)。在同年中国1102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中,军费支出的比例达到国家财政收入的20%,国民收入的7%,在世界上仍属于较高水平。若再加上地方开支中的国防项目费,同年的实际国防开支的比例则更高。从中国解放后的建设过程可以看出,国防投入太多不仅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国防建设。在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军费投入比例虽大,国防科研能力却长期提升不快,军队的装备技术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反而重新拉大。这一时期军队因规模庞大需要相当大的费用来维持,而军内人员太多也导致相当多的钱都花在了吃饭穿衣上,妨碍武器装备的研制。军队内部存在机构重叠、臃肿的现象,导致各级指挥不灵,并滋生官僚主义现象,尤其是部队机关大、干部多已成为中国军队的一种病态。不过在当时形势下要实行军队的精简也很困难,除了传统的****惯势力影响和各种利益关系制约外,最大的阻力还是对世界形势及战争可能性的认识。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四人帮”,为实现拨乱反正,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从长期“左”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扫清了最大障碍。不过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左”的思想还未得到全面清算,中国领导人认为国际形势仍比较严峻,继续坚持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观点,同时在国家战略全局的指导方面仍坚持毛泽东生前确定的联美遏苏的“一条线”方针,针对苏联在全球加紧扩张的形势,战备工作继续以“三北”(东北、华北、西北)为重点进行,军队仍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