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困境与对策:论增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论文摘要如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困境,怎样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心。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进入21世纪,网络信息快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困境。怎样充分运用现代网络这一工具,创建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伴随网络发展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重要群体,对网络的依赖意识和强度日渐加深。网络的隐蔽性、无限性、间接性等特点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深。
(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日趋复杂化
网络日渐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对网络利用能力强,信息接受快的大学生来讲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现今许多大学生一有时间就通过QQ、微博、人人网等形式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各自的昵称而非真实姓名上网,学生的这种表达方式不容易被察觉,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因为学生的网上言论是不可控的,给教师的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使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复杂化。
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些西方国家会利用这种网络劣势向我国输入政治价值观,对我国进行网络渗透,传播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破坏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利用网络炒作一些发生在我国国内的事件,从而扩大事件的影响。网络信息具有无国界、开放性等特点,一些反社会主义、反党和反政府的组织(如法轮功组织),利用网络故意捏造和歪曲事实,散步谣言,这些虚假信息冲击了学生的传统道德理念,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行为失控。网络不良信息的渗透加重了教师的教育管理任务,使高校的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严重滞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是老师决定学生的一切,但网络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增强了选择学习内容的主动权。教育者的知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权威性受到较大挑战。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还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直接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传统的“教育者讲,受教育者听”的模式被彻底打破。模式的转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教育工作者必须理清思路,查阅相关资料,对教育的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和细心准备。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调、简单,缺乏吸引力。目前,许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老师仍然满足于通过开班会或者班委会,以及个别谈话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但是随着社会的网络化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复杂,判断能力和求新意愿越来越强,拒绝接受老师建议的现象时有出现。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