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doc

上传人:465784244 2020/7/25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晋灵公不君上课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晋灵公不君》讲授设计(第二课时)衡阳县一中肖敏讲授目标:一、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应的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看法;二、理解赵盾、晋灵公等人形象;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讲授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讲授历程:导入: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二、结合儒家“君臣之道”阐发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一)1、《晋灵公不君》这篇文章塑造的“君”是谁?2、晋灵公的做法符不切合“君道”?晋灵公的“不君”,体现在哪些事情上?(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自己的话归纳综合)贪婪荒诞残暴阴险厚敛雕墙晋灵公不君弹人观辟杀厨示朝进谏不纳患谏贼之伏甲嗾獒(二)1、《晋灵公不君》这篇文章主要塑造的“臣”是谁?明确::赵盾的行为是否切合“臣道”,可以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敬君敬业敬民明确:遵循“臣道”的一面:他对晋灵公滥杀宰夫直言敢谏古之良医生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不忘敬重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弑其君、不切合“臣道”的一面:亡不越境反不讨贼(三)1、除了赵盾之外,另有塑造了哪几个“臣”?2、你最欣赏谁?你认为谁的进场最精彩?这些人物有何特点?(.)明确:鉏麑:是非明白舍生取义义仁信提弥明:勇猛善战考究战略忠义灵辄:遵循孝道知恩图报孝义士季:心忧国事直言敢谏忠仁(四)小结: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仁义忠信孝,虽着墨不多,却色泽照人。《左传》作为儒学经典,体现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解答疑惑,引导学生了解春秋笔法(一)在上一阶段的阐发中在,大家另有一些疑惑未解开。(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为何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孔子为何赞美为“古之良史”?,孔子为何说“古之良医生”?“为法受恶”?我把你们的疑惑从一个点来切入,从“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来探究,:谈谈你对“赵盾弑其君”的看法,这样对赵盾公平吗?原文这看起来不公,但文章结尾孔子对董狐的做法都是认可的:“董狐,古之良吏也”。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为法受恶”什么是“法”?“法”:书法,记事原则。一种什么样的记事原则?就是前文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蕴含的儒家的君臣之道啊!赵盾的做法为何不切合君臣之道?在董狐和孔子看来,“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作为晋国正卿,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弑君之臣声讨,但赵盾没有。故应对晋灵公之死包袱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就是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来写的,“春秋笔法”.(二)介绍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即凭据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呼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明白而又简约、蕴藉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到达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罗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罗“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三)《晋灵公不君》哪些地方体现了“春秋笔法”?明确:“春秋笔法”包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