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球物理基础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地球物理学班级:第二部分:本人对地球物理学的简单理解与认识一、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物理学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进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与构造、寻找能源、资源和环境监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灾害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应用和理论地球物理两大类。应用地球物理(又称勘探地球物理)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能源勘探、金属与非金属勘探、环境与工程探测等。勘探地球物理学利用地球物理学发展起来的方法进行找矿、找油、工程和环境监测以及构造研究等,方法手段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放射性勘探等,通过先进的地球物理测量仪器,测量来自地下的地球物理场信息,对测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反演、解释,进而推测地下的结构构造和矿产分布。勘探地球物理学是石油、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地下水资源及大型工程基址等的勘察及探测的主要学科。理论地球物理研究对地球本体认识的理论与方法。如:地球起源、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年龄、地球自转与形状等,具体包括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热学和重力学等。理论地球物理学通过地震波场和电磁波场探测发现了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为活动论的新的地球观提供了惟一站得住脚的理论依据;通过全球大地热流量的测量圈定了热的洋脊和冷的消减带,结合古地磁研究结果和大洋中脊的条带状磁异常特征,为海底扩张和大陆飘移学说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佐证;通过全球地震活动性和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全球重力、地磁和地热测量,为板块边界的划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综合各种全球性的地球物理观测结果,对地球热状态、岩石圈热结构和流变性质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一直悬而未决的板块运动驱动机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依据。二、地球物理学的分类整体而言,地球物理学是利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或其他行星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各种物理性质,包括地球内部及表面的组成及各种自然作用与变化规律。其领域又可区分以下的类别:1、地震学:研究地震、地震波及其在地球的内部传播等与地震有关的科学。地震学是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一门重要科学。2、重力学:研究关于地球重力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地球上的重力现象、重力分布、重力场及其他相关性质的研究。3、地磁学:研究地球和大气圈之磁性的科学,主要研究有磁性的现象、来源、磁场等方面。4、地电学:研究地球电场的科学,藉以推导地球内部介质的物性、组成和分布状态。5、地热学:研究地球热的科学,包括地球的温度、内部的热流、地表温度分布的现象及地球热能的来源等。6、地球物理探勘学:此为地球物理技术的运用,包括地震、地电、重力和地热等方面,可利用在石油、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地下水资源及工程基址等的探勘及探测上。三、应用地球物理的勘探方法1、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观测重力值除反映地下密度分布外,还与地球形状、测点高度和地形不规则有关。因此,在作地质解释之前必须对观测重力值作相应的改正,才能反映出地下密度分布引起的重力异常。重力改正包括自由空间改正,中间层改正,地形改正和均衡改正。观测重力值减去正常重力值再经过相应的改正,便得到自由空间异常、布格异常和均衡异常(见地壳均衡)。在重力勘探中主要应用布格异常。为研究地壳均衡,地壳运动和地壳结构也需要应用均衡异常和自由空间异常。在平坦的地形条件下,常用自由空间异常代替均衡异常。处理:野外获得的重力数据要作进一步处理和解释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主要分3个阶段:野外观测数据的处理,并绘制各种重力异常图;重力异常的分解(应用平均法、场的变换、频率滤波等方法),即从叠加的异常中分出那些用来解决具体地质问题的异常;确定异常体的性质、形状、产状及其他特征参数。解释:解释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内容,定性解释是根据重力图并与地质资料对比,初步查明重力异常性质和获得有关异常源的信息。除某些构造外,对一般地质体重力异常的解释可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极大的正异常说明与围岩比较存在剩馀质量;反之,极小异常是由质量亏损引起的。靠近质量重心,在地表投影处将观测到最大异常。最大的水平梯度异常相应于激发体的边界。延伸异常相应于延伸的异常体,而等轴异常相应于等轴物体在地表的投影。对称异常曲线说明质量相对于通过极值点的垂直平面是对称分布的;反之,非对称曲线是由于质量非对称分布引起的。在平面上出现几个极值的复杂异常轮廓,表明存在几个非常接近的激发体。定量解释是根据异常场求激发体的产状要素建立重力模型。一种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