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宗萨仁波切开示远离四种执着.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宗萨仁波切开示远离四种执着.doc

上传人:czhenrgjiangh 2020/8/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宗萨仁波切开示远离四种执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远离四种执着今天晚上我将简要地讲述《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直接由文殊师利菩萨传给伟大的札巴坚赞至尊。《远离四种执着》以四种反面的叙述来说明,这是相当有趣的。有时候,要了解自己是什么,需要先了解自己不是什么;要了解某个事物,需要了解什么不是那个东西。特别是在佛法里,因为佛法是重视非二元的道路,因此了解反面是很重要的。我们先简单地综合一下。第一点,札巴坚赞说,“如果你执着此生,你就不是佛法的修行人”;第二点,“如果你执着于娑婆轮回的世间,你就没有出离心”;第三点,“如果你执着自己,你就不是菩萨”,换句话说,如果你有执着,那就是自私;最后一点是,“如果你有执着,你就没有见”。事实上诸位可以了解,这四点涵括了佛陀所有的教法──从声闻乘到大乘和密乘,都包含在内。让我们更深入地讨论,但今天晚上我要将这四点的顺序做个调整。让我们先来谈最后一点,“如果你有执着,你就没有见”。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见或见地是最重要的。用简单的话来说,见地就是一个想法或概念。大家都知道,我们随时都有很多想法。事实上,我们一切的想法都和我们的背景、教育、以及习性有关。而我们的一些想法或见地是非常地脆弱短暂,比如说,你认为“所有比萨都好吃”的这种想法,可能在几天之内就改变了。可是有一些见地在我们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我不只是谈大家对政治的看法、对经济的看法、对道德或伦常的看法而已。在比较微细的层次上,我们对自我的认同、存在有一种看法。这种见地也许并非很确定、很坚实地建立起来,然而我们对自己的认同确实有某种见地。见地是重要的。因为一旦我们建立起一种见地,就会执着于这种看法。我们身为人类、身为中国人、身为台湾人、身为男人、身为女人,我们都有个见地。根据这个见地,我们思考、反应、行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观,都被这些见地所决定。比如说,我们有个见地认为某种皮货应该很昂贵,特别如果它有某个牌子在上面的话,这个货品的价值就会上涨。而且如果对这个货品有更多的需求,价格就会更加高涨。因此,见地决定一切。让我们稍微超越一些世间的见地,来谈一些比较深刻的见地。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的见地常常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通常是为了追求快乐,追求一些满足感。因此我们建立一种见地,然后如此这般地行事,做一些合乎道德、伦常的事。合乎道德伦常的事情会带给我们好的结果,因此产生了所有的宗教。当然,见地就会变得更为复杂,不只是对于这一生的见地,甚至是对无法觉知的过去世或未来世的见地。这些见地对我们而言都很重要,它们是构成我们社会的重要元素。而且如同大家都知道的,我们非常执着于这些见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战争,常常都是由于不同宗教的不同见地所引起的。所以伟大的札巴坚赞在此到底说些什么?他说的是:只要你有执着,那么在佛法里,你就没有见地。根据佛法,只要你有执着,你就没有见地。因此基本上,这是一种无见地之见地,你不能错失这一点。这可以说是,诸如札巴坚赞、龙树菩萨、文殊菩萨这些伟大的上师,所努力维持的一个非常聪明的立足点。只要一个见地被建立起来,它就能被用来作为一个对象,然后这个见地就会改变;因为它要依靠一个主体。而只要有主体和客体,这个见地就不是究竟的见地。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或所做的决定,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美与丑、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这些都是主观的。任何依靠主体的见地,都是错误的见地。所以札巴坚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