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489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doc

上传人:phl19870121 2020/8/15 文件大小:4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作者:————————————————————————————————日期: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在美国,学****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三、成熟与完善阶段(60年代到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活动理论。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成就:,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创立很多理论,。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研究趋势::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2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和注意等心理因素。感知和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心理因素,通过感性认识获得了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感觉发生、发展最早,新生儿就具有多种感觉。大约在六个月左右出现了观察力的最初形态,在一岁左右,形成了对物体常驻性的认识。记忆是以条件反射的出现作为标志,发展也较早。思维是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形式,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言语实现的,它的发生、发展较晚。严格地说,一岁前的儿童没有思维。大约在第二年初,才出现了一些初步的概括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