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docx

上传人:likuilian1 2020/9/1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一)平均数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1:我喜欢足球。生2:篮球。生3:乒乓球。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生:好。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 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 。另—对也写了“吴正队”)吴:吴正是什么意思?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 “吴正队”:30,“胜利队”29。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 。“胜利队”服不服气?“胜利队”:不服气!吴:为什么?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生;118,: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生:不可以。(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 ,欢迎吗?胜利队:欢迎!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吴:为什么?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吴;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吴:怎样求平均数呀?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点评:排球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吴老师把游戏引进课堂的时候,在许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动力;教师选择加入,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 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是难以有如此明显而丰富的教学意义的。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二)二分之一“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1/2吗?”在学****1/2时,这个问题搅起了课堂的波澜。每个同学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同意, 有的不同意,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两大阵营。正方、反方分别选出两名代表站在台前,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开始。吴老师顺手递给一边一张圆纸片,宣布: “同意不同意都要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者。这张纸可以折,可以撕。下面的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讨论过后,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讲台前,吴老师对座位上的学生说: “我们请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吗?我们静静的听, 然后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那位同学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辩论开始。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 “这一半不是1/2?既然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