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教学图画应用题的几点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图画应用题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10/9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图画应用题的几点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图画应用题的几点思考——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十月份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组王伟伟再教一年级数学课本□.经旧貌换新颜,翻开依稀泛有墨香的新教材,变化映入眼帘:图形部分只保留立体图形的认识,解决问题更重视思路的分析……。开学的两个月来一直秉承****惯与知识并重,本想静下心来反思这两个月学生****惯的养成和知识点的教学,但随着近儿日图画应用题的进行,尤其是教学减法的图画应用题所遇到的困难,决定暂将****惯抛开,思考当下的解决问题。一年级所学初步的应用题是以图的方式呈现的,这种方式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然而我也发现学生在学****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学生必须先看懂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次序。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条件与问题,而对题冃中指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的反应特别强烈。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还剩”就用减法。下面结合教学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一、 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在正式教学实际问题Z前采用渗透法作好铺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在数的认识中作铺垫。例如,在认识1—10各数时,就训练学生用1—10各个数说话。二是在“分与合”的认识中作铺垫。“分与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计算加、减法口算做好准备,而且其中还蕴含着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加就是“合”,减就是“分”。在教学“分与合”时,不仅当作知识点进行教学,更耍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分”是把整体分成两个部分,“合”是把两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三是在加减法的认识中作铺垫。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在认识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学****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初也是加减法运算。加减法的认识大多结合具体情境,在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无论是一图一式、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都耍让学生说情境图,说过程,让学生说算式、列算式。二、 意义先行,明确数量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运算不外乎是加、减、乘、除,如果学生对这些运算的意义都很清楚,解决实际问题就有了基础。因此,教学时,有意识地把直观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知道数量Z间相互关系的有关情况,如知道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可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用减法计算。1、从情景图中理解加减法意义。加法情景图:原来有3只小鸟,乂来了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减法情景图: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3只。学生通过对现实的、有意义的情景图的观察,感性上对加减法的意义有所了解。2、操作中内化加减法的含义。仅仅停留在情境图的观察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耍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通过操作进一步内化意义。第一步:将情境图的内容用花片摆出來,借助于动作,亲身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第二步:演示花片,学生结合意义写算式。女口:加法,师先摆3朵花,再摆2朵花,最后合起来。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写岀算式,3+2=5。减法,先摆5朵花,然后拿走1朵,还剩4朵。学生根拯教师的动作写出算式,5—1=4。将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对加减法意义本质的理解。第三步:逐步培养学生在脑中想象“合起來”“去掉一部分”的能力。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

最近更新